資本壹周專欄文章
返回
中港矛盾只因旅客過多?
17.04.2014
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人口來自世界各地。一直以來,各種族都能和平共處,人人平等。但是,近年社會出現了一股歧視的風氣,針對內地人之評論、行為,愈來愈激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蝗蟲」來稱呼新來港人士、甚至有網民發起「驅蝗行動」,滋擾遊客。
就此,筆者趁著審議來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機會,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質詢有關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及來年,用於減少歧視新來港人士及內地旅客之開支及相關計劃。
可惜的是,局長給予的答覆十分空泛,只重覆關心社會和諧的論調。不但沒有回答開支上的問題,就連減少歧視的計劃方面,也沒有正面回應,只用增加旅客設施,避免旅客集中在一個景點,輕輕帶過。對於這些答案,筆者是十分失望。政府單單從旅遊的角度看歧視及兩地民眾相處的問題,而忽略了從香港及內地關係的角度分析,也忽視了目前中港矛盾的嚴重性。
筆者認為,負責內交問題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上述的問題上,是不可能沒有角色的。局方首要的工作,是評估歧視內地旅客及新來港人士的問題,對香港和內地關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亦要透過公眾教育及硏究相關的措施,一方面讓內地同胞了解香港人面對的擠迫問題,已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但卻未有得到政府正視,因而產生了一些怨氣;另一方面也要讓內地同胞知道歧視內地旅客只是極少數人的激進行為;更要從港人的角度,紓緩擠迫問題。
由於議員們的關注,局長已承諾會就問題作跨部門的跟進。筆者希望政府不要將問題單單理解為旅客過多,反而要認真處理,避免問題繼續惡化,損害香港的形象。
就此,筆者趁著審議來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機會,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質詢有關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及來年,用於減少歧視新來港人士及內地旅客之開支及相關計劃。
可惜的是,局長給予的答覆十分空泛,只重覆關心社會和諧的論調。不但沒有回答開支上的問題,就連減少歧視的計劃方面,也沒有正面回應,只用增加旅客設施,避免旅客集中在一個景點,輕輕帶過。對於這些答案,筆者是十分失望。政府單單從旅遊的角度看歧視及兩地民眾相處的問題,而忽略了從香港及內地關係的角度分析,也忽視了目前中港矛盾的嚴重性。
筆者認為,負責內交問題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上述的問題上,是不可能沒有角色的。局方首要的工作,是評估歧視內地旅客及新來港人士的問題,對香港和內地關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亦要透過公眾教育及硏究相關的措施,一方面讓內地同胞了解香港人面對的擠迫問題,已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但卻未有得到政府正視,因而產生了一些怨氣;另一方面也要讓內地同胞知道歧視內地旅客只是極少數人的激進行為;更要從港人的角度,紓緩擠迫問題。
由於議員們的關注,局長已承諾會就問題作跨部門的跟進。筆者希望政府不要將問題單單理解為旅客過多,反而要認真處理,避免問題繼續惡化,損害香港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