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壹周專欄文章
返回
檢討移民政策 改善人口結構
11.07.2013
現時,外地人士主要有四個途徑移民居港,包括:投資移民、各項輸入境外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及持單程証入境。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回歸以來透過以上途徑來港的人士有超過86萬。從數字上看,他們的確是補充人口的生力軍,但是對於本港的勞動市場,以至經濟轉型,則未必有幫助。
單看2012年持單程証來港的5萬多人中,只有14%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35%是家庭主婦,有60%希望申請公屋。由於教育程度及工作技能相對較低,即使是投入就業市場,亦只能從事低技術工作。筆者並非要歧視新移民,而是認為政府在維持家庭團聚的人道因素的同時,亦應利用外來移民延緩人口老化,加速經濟轉型。
由於單程証的審批權是掌握在內地政府的手上,筆者認為,港府應游說內地政府調整審批條件,令申請人的年齡、學歷及職業類別,都列入考慮因素,改善人口結構。同時,針對現時的輸入境外人才計劃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皆是職業導向,並非以吸引申請者以香港為長遠的居所作目標,無助於改善人口結構。因此,除了改善教育制度,培養本地人才外,我們也有必要優化現有計劃,適當地吸納外地專才來港。
美國國會的參議院剛通過一項移民制度的改革,在審批移民申請時,由以往著重家庭聯繫,改為著重申請人的年齡、學歷及工作技能,以改善移民的質素。筆者認為這項改革也值得我們參考。無可否認,輸入人才是一個敏感的議題,需要凝聚社會的共識。但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就要面向世界,吸納各地的人才。
單看2012年持單程証來港的5萬多人中,只有14%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35%是家庭主婦,有60%希望申請公屋。由於教育程度及工作技能相對較低,即使是投入就業市場,亦只能從事低技術工作。筆者並非要歧視新移民,而是認為政府在維持家庭團聚的人道因素的同時,亦應利用外來移民延緩人口老化,加速經濟轉型。
由於單程証的審批權是掌握在內地政府的手上,筆者認為,港府應游說內地政府調整審批條件,令申請人的年齡、學歷及職業類別,都列入考慮因素,改善人口結構。同時,針對現時的輸入境外人才計劃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皆是職業導向,並非以吸引申請者以香港為長遠的居所作目標,無助於改善人口結構。因此,除了改善教育制度,培養本地人才外,我們也有必要優化現有計劃,適當地吸納外地專才來港。
美國國會的參議院剛通過一項移民制度的改革,在審批移民申請時,由以往著重家庭聯繫,改為著重申請人的年齡、學歷及工作技能,以改善移民的質素。筆者認為這項改革也值得我們參考。無可否認,輸入人才是一個敏感的議題,需要凝聚社會的共識。但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就要面向世界,吸納各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