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返回
馬逢國議員就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建議
30.09.2020
1. 協助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應對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自今年1月於本地爆發後,政府實施多項保持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關閉康文署轄下文康設施、要求14類表列處所關閉、宣佈學校停課等,同時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也因疫情延期舉行。種種措施,令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受到直接且嚴重的打擊,整個產業鏈幾乎陷於停頓,不少團體收入全失,財政面對極大壓力,瀕臨結業的邊緣,從業員失去工作和收入,家庭財政面對極大危機。
雖然政府先後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業界,但力度不足,業界內不少團體及自僱人士亦未能受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過去本人多次去信及約見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反映業界面對的嚴峻情況,唯得不到政府積極的回應。早前向政府提交的《援助「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別政府行動方案3.0(修訂版)》,當中大部份建議都未獲政府接納,希望政府能再審慎考慮當中的建議,於施政報告落實。
2. 應對新常態 制訂復甦經濟的措施
新冠病毒病疫情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影響,遠較2003年沙士為大,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也受到重創。預計病毒難以在短期內消失,政府必須思考如何適應新常態,並制訂政策和措施協助業界和本地經濟盡早復甦。因此,政府需及早與業界溝通,籌備協助業界復甦的工作,包括考慮設立疫後起步基金,讓業界經歷疫情重創後,有足夠資源重新起動各項計劃及活動;考慮推出「文化康體消費劵」,補助每位市民參與有益身心的文化及康樂課程或觀賞文藝演出和賽事等;資助市民到戲院看電影等,回復市民參與文藝和體育活動的意慾和信心
此外,為推動社會疫後復甦的氣氛,政府可參考2003年沙士後的做法,舉辦一系列的文化及體育活動,唯不同當年的是,政府今次不應依賴外國一級文化團體及體育賽事,而是應善用本地業界的力量,舉辦各項文藝及體育活動,帶動社會氣氛。此外,政府也應及早與本地文化藝術及體育團體商討合作事宜,讓他們可及早籌備,在疫情過後,可於短期內推出相關文藝及體育活動。
3. 加強支援業界使用創新科技
在疫情之下,不少活動均改於網絡進行,這對業界無疑是一項新挑戰。本地文化藝術及體育業界在摸索新市場、新模式的同時,政府也應提供技術支援和資源,提升業界的能力,應用科技,透過網絡發展活動或業務,開拓新市場。另一方面,政府的場地也應提升科技元素,應對發展新趨勢。
至於出版業方面,過去大半年,本地教育出版界為配合網上教學,額外提供大量免費電子教學資源及網上學習內容,供全港中小學師生使用,加重他們在疫情之下的負擔。故此,政府應為出版業界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協助業界為教師和學生制訂切合他們需要的網上學習平台、教材或練習,在配合疫情下教學需要的同時,也推動本地電子學習和教材的發展。
4. 平衡私隱保障與科技應用 提升公共政策效率
過往一直有聲音指出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滯後,包括第三代身份證的應用未夠廣泛等。自疫情爆發後,特區政府在抗疫方面的科技應用亦未能大幅提升措施推行的效率。此外,受疫情影響,粵港澳三地的人才交流互通近乎癱瘓,社會各界對粵港澳健康碼計劃有極大需求,但計劃一方面遲遲未能落實,另一方面又陷入個人私隱保障與科技應用的兩難中。有見及此,特區政府有必要在公共政策方面,為未來科技快速演變的世代造好準備,盡早在取得社會共識的前提下更新相關法例,在個人私隱與科技應用之間取得平衡,善用科技發展的好處提升公共政策效率,加速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城市發展和資訊流通。
5. 關注西九文化區的財務安排
本人一直倡議,以「四不」原則(即:不縮減規模、不拖延進度、不妥協質素及不奢侈浪費)營運西九文化區,可惜西九文化區正偏離這原則運作。在財務安排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早前宣佈,基於市場及經濟前景不明朗,西九文化區ACE(藝術、商業、展覽)項目的招標工作遜於預期,因此決定暫停招標工作。事實上,管理局早前向立法會匯報,未來三年將出現39億元的虧蝕。若ACE項目遲遲未能開展,文化區將難以取得穩定收入,應付文化藝術發展和營運上的開支。故此,政府和管理局應積極研究新財務方案,確保管理局有足夠資金,按計劃及「四不」原則發展西九文化區,以持續推動本地文化硬件和軟件的發展。
6. 利用空置校舍及政府物業作文化藝術及體育空間
目前,政府尚有不少空置校舍和政府物業,閒置多時未有善用。除了透過資助計劃,支援非牟利機構善用政府空置校舍或用地外,政府也參考大埔藝術中心的經驗,主動物色合適的空置校舍,改建成藝術中心或體育中心,以廉宜的價錢供業界租用,為業界提供更多使用空間。
7. 發展體育產業
按目前的施工進度,啟德體育園預計可於2023年8月落成。政府應把握機遇,增撥資源發展體育硬件和軟件的同時,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為產業鏈內不同領域,如:體育項目策劃及推廣、體育場地營運、體育用品零售等,提供支援及培育相關人才,一方面為香港建立新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為體育界帶來更多發展的資源。
8. 確保東京奧運會得以在港播放
2020年東京奧運會因疫情的關係而延遲一年舉行,但在疫情之前,尚未有本地電視台落實轉播奧運賽事。因此,若明年東京奧運會能順利舉行,政府應密切注意本地電視台競投奧運會轉播權的情況,若最終沒有電視台競投轉播權,政府應考慮自行洽談,並安排在香港電台電視頻道轉播,或是探討措施支持本地電視台競投,確保香港市民能收看奧運賽事。
9. 加強對不同梯隊運動員的疫後支援
在疫情之下,不同梯隊運動員的訓練均需暫停。隨著疫情漸趨穩定,以及應對疫情新常態,政府應增撥資源,支持不同梯隊運動員疫後回復正常訓練,協助他們保持狀態和競爭力。
10. 關注城市售票網營運權安排 盡快修例打擊炒賣活動
城市售票網服務合約將於明年屆滿,康文署早前已進行招標工作,挑選未來7年的營辦商。事實上,現時城市售票網使用的技術落後,如:退票手續部分仍需以人手操作,未能與時並進。政府在挑選營辦商的過程中,除了要積極吸納本地演藝界的意見,了解他們的票務需要外,也需應用最近科技,以簡化售票和退票程序、提升效率,以及具備能力,減低炒賣門票的機會。此外,修訂《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將康文署管理的場所納入規管範圍,已是社會共識,政府應盡早向立法會提交條例修訂建議,堵塞法例漏洞。
11. 成立出版業振興基金
目前,政府支持本地出版界的發展,主要是透過創意智優計劃,欠缺針對性的支援。建議政府成立出版業振興基金,為出版界提供針對性的支援,協助業界開拓市場、推動人才培訓、應對科技發展新趨勢等,讓業界可升級轉型,迎接未來的挑戰。
12. 加強香港和大灣區的關係
截至2019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超過7265萬人,市場潛力龐大。政府應加強香港和大灣區的關係,促進兩地業界的溝通和合作,為業界開拓商機,為香港青年人創造發展機遇。
13. 關注「200億元改善及增建文化設施」及「200億元增建或重建26個康體設施」計劃進度
業界對場地需求殷切,政府應致力確保各項改善及增建文化和康體設施的建築計劃,不受疫情的影響,能如期落成啟用。
14. 更新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相關選舉法例
與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相關的選舉法例已多年來未有更新,未能反映現時業界組成的情況,故此,政府應盡快檢討法例,適時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自今年1月於本地爆發後,政府實施多項保持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關閉康文署轄下文康設施、要求14類表列處所關閉、宣佈學校停課等,同時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也因疫情延期舉行。種種措施,令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受到直接且嚴重的打擊,整個產業鏈幾乎陷於停頓,不少團體收入全失,財政面對極大壓力,瀕臨結業的邊緣,從業員失去工作和收入,家庭財政面對極大危機。
雖然政府先後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業界,但力度不足,業界內不少團體及自僱人士亦未能受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過去本人多次去信及約見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反映業界面對的嚴峻情況,唯得不到政府積極的回應。早前向政府提交的《援助「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別政府行動方案3.0(修訂版)》,當中大部份建議都未獲政府接納,希望政府能再審慎考慮當中的建議,於施政報告落實。
2. 應對新常態 制訂復甦經濟的措施
新冠病毒病疫情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影響,遠較2003年沙士為大,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也受到重創。預計病毒難以在短期內消失,政府必須思考如何適應新常態,並制訂政策和措施協助業界和本地經濟盡早復甦。因此,政府需及早與業界溝通,籌備協助業界復甦的工作,包括考慮設立疫後起步基金,讓業界經歷疫情重創後,有足夠資源重新起動各項計劃及活動;考慮推出「文化康體消費劵」,補助每位市民參與有益身心的文化及康樂課程或觀賞文藝演出和賽事等;資助市民到戲院看電影等,回復市民參與文藝和體育活動的意慾和信心
此外,為推動社會疫後復甦的氣氛,政府可參考2003年沙士後的做法,舉辦一系列的文化及體育活動,唯不同當年的是,政府今次不應依賴外國一級文化團體及體育賽事,而是應善用本地業界的力量,舉辦各項文藝及體育活動,帶動社會氣氛。此外,政府也應及早與本地文化藝術及體育團體商討合作事宜,讓他們可及早籌備,在疫情過後,可於短期內推出相關文藝及體育活動。
3. 加強支援業界使用創新科技
在疫情之下,不少活動均改於網絡進行,這對業界無疑是一項新挑戰。本地文化藝術及體育業界在摸索新市場、新模式的同時,政府也應提供技術支援和資源,提升業界的能力,應用科技,透過網絡發展活動或業務,開拓新市場。另一方面,政府的場地也應提升科技元素,應對發展新趨勢。
至於出版業方面,過去大半年,本地教育出版界為配合網上教學,額外提供大量免費電子教學資源及網上學習內容,供全港中小學師生使用,加重他們在疫情之下的負擔。故此,政府應為出版業界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協助業界為教師和學生制訂切合他們需要的網上學習平台、教材或練習,在配合疫情下教學需要的同時,也推動本地電子學習和教材的發展。
4. 平衡私隱保障與科技應用 提升公共政策效率
過往一直有聲音指出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滯後,包括第三代身份證的應用未夠廣泛等。自疫情爆發後,特區政府在抗疫方面的科技應用亦未能大幅提升措施推行的效率。此外,受疫情影響,粵港澳三地的人才交流互通近乎癱瘓,社會各界對粵港澳健康碼計劃有極大需求,但計劃一方面遲遲未能落實,另一方面又陷入個人私隱保障與科技應用的兩難中。有見及此,特區政府有必要在公共政策方面,為未來科技快速演變的世代造好準備,盡早在取得社會共識的前提下更新相關法例,在個人私隱與科技應用之間取得平衡,善用科技發展的好處提升公共政策效率,加速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城市發展和資訊流通。
5. 關注西九文化區的財務安排
本人一直倡議,以「四不」原則(即:不縮減規模、不拖延進度、不妥協質素及不奢侈浪費)營運西九文化區,可惜西九文化區正偏離這原則運作。在財務安排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早前宣佈,基於市場及經濟前景不明朗,西九文化區ACE(藝術、商業、展覽)項目的招標工作遜於預期,因此決定暫停招標工作。事實上,管理局早前向立法會匯報,未來三年將出現39億元的虧蝕。若ACE項目遲遲未能開展,文化區將難以取得穩定收入,應付文化藝術發展和營運上的開支。故此,政府和管理局應積極研究新財務方案,確保管理局有足夠資金,按計劃及「四不」原則發展西九文化區,以持續推動本地文化硬件和軟件的發展。
6. 利用空置校舍及政府物業作文化藝術及體育空間
目前,政府尚有不少空置校舍和政府物業,閒置多時未有善用。除了透過資助計劃,支援非牟利機構善用政府空置校舍或用地外,政府也參考大埔藝術中心的經驗,主動物色合適的空置校舍,改建成藝術中心或體育中心,以廉宜的價錢供業界租用,為業界提供更多使用空間。
7. 發展體育產業
按目前的施工進度,啟德體育園預計可於2023年8月落成。政府應把握機遇,增撥資源發展體育硬件和軟件的同時,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為產業鏈內不同領域,如:體育項目策劃及推廣、體育場地營運、體育用品零售等,提供支援及培育相關人才,一方面為香港建立新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為體育界帶來更多發展的資源。
8. 確保東京奧運會得以在港播放
2020年東京奧運會因疫情的關係而延遲一年舉行,但在疫情之前,尚未有本地電視台落實轉播奧運賽事。因此,若明年東京奧運會能順利舉行,政府應密切注意本地電視台競投奧運會轉播權的情況,若最終沒有電視台競投轉播權,政府應考慮自行洽談,並安排在香港電台電視頻道轉播,或是探討措施支持本地電視台競投,確保香港市民能收看奧運賽事。
9. 加強對不同梯隊運動員的疫後支援
在疫情之下,不同梯隊運動員的訓練均需暫停。隨著疫情漸趨穩定,以及應對疫情新常態,政府應增撥資源,支持不同梯隊運動員疫後回復正常訓練,協助他們保持狀態和競爭力。
10. 關注城市售票網營運權安排 盡快修例打擊炒賣活動
城市售票網服務合約將於明年屆滿,康文署早前已進行招標工作,挑選未來7年的營辦商。事實上,現時城市售票網使用的技術落後,如:退票手續部分仍需以人手操作,未能與時並進。政府在挑選營辦商的過程中,除了要積極吸納本地演藝界的意見,了解他們的票務需要外,也需應用最近科技,以簡化售票和退票程序、提升效率,以及具備能力,減低炒賣門票的機會。此外,修訂《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將康文署管理的場所納入規管範圍,已是社會共識,政府應盡早向立法會提交條例修訂建議,堵塞法例漏洞。
11. 成立出版業振興基金
目前,政府支持本地出版界的發展,主要是透過創意智優計劃,欠缺針對性的支援。建議政府成立出版業振興基金,為出版界提供針對性的支援,協助業界開拓市場、推動人才培訓、應對科技發展新趨勢等,讓業界可升級轉型,迎接未來的挑戰。
12. 加強香港和大灣區的關係
截至2019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超過7265萬人,市場潛力龐大。政府應加強香港和大灣區的關係,促進兩地業界的溝通和合作,為業界開拓商機,為香港青年人創造發展機遇。
13. 關注「200億元改善及增建文化設施」及「200億元增建或重建26個康體設施」計劃進度
業界對場地需求殷切,政府應致力確保各項改善及增建文化和康體設施的建築計劃,不受疫情的影響,能如期落成啟用。
14. 更新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相關選舉法例
與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相關的選舉法例已多年來未有更新,未能反映現時業界組成的情況,故此,政府應盡快檢討法例,適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