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文章
返回
邀內地專家來港支援 全面提升防疫措施_文匯報
11.02.2022
本港第五波疫情快速惡化,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急升至上千宗,形勢空前嚴峻。這固然是因為Omicron變種病毒株傳播力強,無論是對政府的抗疫工作還是市民個人的衞生防護習慣,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管治團隊更是嚴峻的考驗。為此,特區政府應該主動請求國家衞健委和廣東省衞健委的專家來港考察疫情、協助抗疫,參考內地的防控經驗,再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研究出一整套完善的抗疫政策及策略,尤其是糾正香港現時抗疫措施上的一些偏差,這遠比只是要求內地支援人員提升檢測能力來得直接有效。
Omicron傳播力遠較之前的病毒株強,海外和本港經驗都顯示有一定程度的空氣傳播能力。在個人的衞生習慣上,過去只靠佩戴一個外科口罩,已不足以抵禦感染。本港專家也建議市民,可考慮佩戴兩個外科口罩,或佩戴防護能力更強的N95口罩等。故建議政府有關方面立即提升抗疫等級,給前線人員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裝備,同時,通過權威專家和官方渠道,呼籲廣大市民進一步加強個人衞生,並相應地使用更有效的防疫口罩,而作為官員更加要以身作則,在公眾場合佩戴好合適的口罩,向市民起示範作用。
彌補核酸檢測和病毒追蹤短板
在政府的防疫政策上,必須盡快採取措施彌補核酸檢測和病毒追蹤兩方面短板。核酸檢測方面,雖然政府已經說月內會由每日10萬次增加至30萬次,但現實所見,社區檢測中心和臨時檢測站的數量沒有明顯增加,市民做檢測普遍要排隊1至3小時才能完成,情況不理想,我們更需慎防檢測站傳播病毒的風險。政府必須動員更多醫療資源參與採樣,除了公營醫療資源,也可以緊急購買一些私營的醫療資源,快速提升檢測採樣能力。
在病毒追蹤上,「安心出行」沒有實名制和自動追蹤的弊端,在第五波疫情中已充分暴露,這個漏洞必須立即修補﹐否則就無法在不「禁足封城」的前提下﹐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區擴散。事實上,政府官員多月前就曾表示,不排除在香港推行類似內地「健康碼」的方式,而技術上也可以實現。既然如此,政府何不雙軌並行?在有「安心出行」的基礎上也推行「健康碼」,先讓市民自主選擇去使用,可以讓社會體驗不同技術手段的優劣,也有利於下一階段爭取與內地免檢疫通關。
與內地專家一起研究抗疫政策
觀乎Omicron變種病毒株肆虐全球以來,絕大部分國家都沒能成功抗疫,歐美國家基本已「躺平」,亞洲國家本來抗疫比較嚴謹,但日韓最近也每日新增以萬計。本港有意見認為應該考慮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但考慮到本地疫苗接種率不高、人口老齡化嚴重;加上過去兩年的抗疫策略在本地算是成功,以及有祖國內地的強大支援,實在不必也不能考慮「與病毒共存」。
毋容置疑,Omicron去年年底已開始侵襲本港,特區政府到了現在才宣布更嚴謹的社交距離措施,才努力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疫苗通行證」更要等到2月底才實施,的確給人的感覺有點兒後知後覺,被病毒牽着鼻子走。部分市民迷信「與病毒共存」,說到底是對特區政府抗疫策略信心不足。
中國內地是世界上抗擊新冠疫情最成功的,哪怕早前天津等地遭受入侵也能在短時間內遏制下去。除了借助內地支援力量增加本港的檢測能力外,特區政府更應虛心、主動邀請國家衞健委和廣東省衞健委派專家小組來港實地考察督導,針對香港的實際情況,共同研究出一套適合香港的抗疫政策。如此才能更全面、直接地學習內地的成功經驗,糾正特區抗疫政策上的一些偏差,更能恢復和堅定全港市民對抗疫的信心和決心。
Omicron傳播力遠較之前的病毒株強,海外和本港經驗都顯示有一定程度的空氣傳播能力。在個人的衞生習慣上,過去只靠佩戴一個外科口罩,已不足以抵禦感染。本港專家也建議市民,可考慮佩戴兩個外科口罩,或佩戴防護能力更強的N95口罩等。故建議政府有關方面立即提升抗疫等級,給前線人員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裝備,同時,通過權威專家和官方渠道,呼籲廣大市民進一步加強個人衞生,並相應地使用更有效的防疫口罩,而作為官員更加要以身作則,在公眾場合佩戴好合適的口罩,向市民起示範作用。
彌補核酸檢測和病毒追蹤短板
在政府的防疫政策上,必須盡快採取措施彌補核酸檢測和病毒追蹤兩方面短板。核酸檢測方面,雖然政府已經說月內會由每日10萬次增加至30萬次,但現實所見,社區檢測中心和臨時檢測站的數量沒有明顯增加,市民做檢測普遍要排隊1至3小時才能完成,情況不理想,我們更需慎防檢測站傳播病毒的風險。政府必須動員更多醫療資源參與採樣,除了公營醫療資源,也可以緊急購買一些私營的醫療資源,快速提升檢測採樣能力。
在病毒追蹤上,「安心出行」沒有實名制和自動追蹤的弊端,在第五波疫情中已充分暴露,這個漏洞必須立即修補﹐否則就無法在不「禁足封城」的前提下﹐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區擴散。事實上,政府官員多月前就曾表示,不排除在香港推行類似內地「健康碼」的方式,而技術上也可以實現。既然如此,政府何不雙軌並行?在有「安心出行」的基礎上也推行「健康碼」,先讓市民自主選擇去使用,可以讓社會體驗不同技術手段的優劣,也有利於下一階段爭取與內地免檢疫通關。
與內地專家一起研究抗疫政策
觀乎Omicron變種病毒株肆虐全球以來,絕大部分國家都沒能成功抗疫,歐美國家基本已「躺平」,亞洲國家本來抗疫比較嚴謹,但日韓最近也每日新增以萬計。本港有意見認為應該考慮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但考慮到本地疫苗接種率不高、人口老齡化嚴重;加上過去兩年的抗疫策略在本地算是成功,以及有祖國內地的強大支援,實在不必也不能考慮「與病毒共存」。
毋容置疑,Omicron去年年底已開始侵襲本港,特區政府到了現在才宣布更嚴謹的社交距離措施,才努力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疫苗通行證」更要等到2月底才實施,的確給人的感覺有點兒後知後覺,被病毒牽着鼻子走。部分市民迷信「與病毒共存」,說到底是對特區政府抗疫策略信心不足。
中國內地是世界上抗擊新冠疫情最成功的,哪怕早前天津等地遭受入侵也能在短時間內遏制下去。除了借助內地支援力量增加本港的檢測能力外,特區政府更應虛心、主動邀請國家衞健委和廣東省衞健委派專家小組來港實地考察督導,針對香港的實際情況,共同研究出一套適合香港的抗疫政策。如此才能更全面、直接地學習內地的成功經驗,糾正特區抗疫政策上的一些偏差,更能恢復和堅定全港市民對抗疫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