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資訊
返回
學生自殺問題應如何跟進?
24.03.2016
學生自殺問題應如何跟進?
本學年多宗學生自殺事件,令社會大眾甚為關注,究竟是甚麼原因,讓學生選擇放棄寶貴的生命?我們又可以如何協助?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本周舉行了特別會議,與教育局的官員討論相關問題。
根據教育局的簡介,現時學校採取「三層支援模式」,先由教師透過日常觀察識別在情緒及行為上較脆弱的學生,如有需要,會轉介學生給校內輔導人員作進一步評估及提供額外支援服務,如個別學生的問題持續並需要專業評估或諮詢服務,可進一步轉介至專業的支援人員,如心理學家、社工或精神科醫生作跟進。另外,教育局因應事件成立了專責委員會等,分析學生自殺的原因,又向學校發放5000元的特別津貼,資助家教會舉辦支援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活動。
對於「三層支援模式」,筆者認為是過份依賴老師去識別出情緒有問題的學生。老師的工作繁重,加上學生眾多,如果學生自己沒有主動求助,很難依賴老師察覺到那些學生有異樣。因此,專責委員會除了硏究學生自殺的原因之外,還應硏究如何改善「三層支援模式」,更有效地識別出受情緒困擾的學生。至於5000元的特別津貼,更是少得可憐,錢花了又未必有效。
誠言,學生自殺的成因可以有很多,不一定全因為學業壓力,還可能有其他原因,將問題單純地歸咎於教育局,就難以對症下藥。其實最重要,是教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加強他們的抗逆能力,推行生命教育。同時,教育局還應該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例如民政局及勞福局,共同探討適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