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媒體資訊維港渡海泳揭示體育政策不足
媒體資訊
返回
維港渡海泳揭示體育政策不足
16.10.2014

今年的維港渡海泳剛在周日完滿舉行,筆者今年雖然沒有參與賽事,但也抽空為活動主禮及頒獎,並為參賽的健兒們打氣。

年輕的讀者們或許不知,維港渡海泳是始於1906年,賽道由尖沙咀的舊鐵路碼頭到對岸的中環皇后像停泊處。當年的賽事甚受市民歡迎,可謂一年一度的體壇盛事。然而,因為維港水質未能達標之故,賽事被迫在1979年開始停辦,直至近年水質稍有改善,賽事才得以在2011年起復辦。據悉,今年的參加人數接近2000人,是復辦以來,最多人參與的一次。

事實上,除了維港渡海泳之外,近年本地的體育盛事,如:渣打馬拉松,愈來愈受歡迎。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把握機會,逐步改善賽事的安排,進一步推廣體育運動普及化。過往渣打馬拉松因賽道、封路時間過短及賽事名額未能滿足需求,備受批評,而維港渡海泳亦面對同樣的問題。首先,近4年的賽事因水質問題,令賽道由傳統的尖沙咀至中環,遷至鯉魚門至鰂魚涌,當局應繼續透過「淨化海港計劃」改善水質,讓賽事能在更具香港特色的賽道舉行。另外,為免影響海面交通,政府當局只容許封鎖維港1小時15分鐘。由於參加者眾多,大會需要安排四個組別同時下水,比上年度多兩組。這個安排無疑會令太多泳手同時落水,造成混亂,甚至受傷。加上,賽事名額供不應求,大會唯有以抽籤形式決定參賽資格,令很多未能中籤者大為失望。故此,政府當局可以檢討封鎖維港的安排,略為延長賽事時間,令大會可安排更多比賽時段,確保泳手安全,並可增加參賽名額。

誠然,政府應檢討目前的政策,主動了解民間體育組織的需要,並在軟硬件上多加配合,才可以推動香港作為體育盛事之都,做到體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