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資訊
返回
建立退休保障制度之可行性
03.07.2014
近日討論得熱騰騰的,當然是普選方案的爭論,但市民同樣希望政府提出方案的,還有是爭議多年的退休保障制度改革。港大周永新教授剛向政府提交了退休保障報告,此方案是否完善退休保障的終極方案,大家拭目以待。
錢從何來,很明顯是問題的核心。無可否認,現時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將資源用於改善退休保障制度,是乎合市民的期望,筆者自己亦認同這個方向,但同時間,筆者希望提出兩個問題,探討此建議的可行性。
首先,是制度持續性的問題。有人提出每名長者每月可領取3千至4千元,建議者表示根據推算,以土地基金作為起動,再由政府包底,是可以令制度持續。但大家似乎忘記了計算通脹因素,今天用3、4千元,可以維持基本生活,但到十年八年後,情況是否仍然一樣呢?如果每個長者每月要領取一個更高的金額,制度能否持續下去?會否令政府同市民承擔過大的財政壓力呢?
第二,是領取資格的問題。由於現時有團體所建議的,是一個不設資產審查,不論貧富、全民可享的退休保障制度,即是說,錢未必是用在最有需要的人士身上,而是連同有一定財政能力的長者,亦可一同領取。雖然,支持者可能是基於公平性的問題而贊同「全民」的概念,但換個角度,財政資源有限,資產審查或許是有必要的。
筆者雖然贊成政府應該有政策完善退休保障制度,但不論任何的退休保障方案,均要處理上述兩點問題,以免政策落實後才發現制度難以持續,將問題遺留給我們的下一代。
錢從何來,很明顯是問題的核心。無可否認,現時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將資源用於改善退休保障制度,是乎合市民的期望,筆者自己亦認同這個方向,但同時間,筆者希望提出兩個問題,探討此建議的可行性。
首先,是制度持續性的問題。有人提出每名長者每月可領取3千至4千元,建議者表示根據推算,以土地基金作為起動,再由政府包底,是可以令制度持續。但大家似乎忘記了計算通脹因素,今天用3、4千元,可以維持基本生活,但到十年八年後,情況是否仍然一樣呢?如果每個長者每月要領取一個更高的金額,制度能否持續下去?會否令政府同市民承擔過大的財政壓力呢?
第二,是領取資格的問題。由於現時有團體所建議的,是一個不設資產審查,不論貧富、全民可享的退休保障制度,即是說,錢未必是用在最有需要的人士身上,而是連同有一定財政能力的長者,亦可一同領取。雖然,支持者可能是基於公平性的問題而贊同「全民」的概念,但換個角度,財政資源有限,資產審查或許是有必要的。
筆者雖然贊成政府應該有政策完善退休保障制度,但不論任何的退休保障方案,均要處理上述兩點問題,以免政策落實後才發現制度難以持續,將問題遺留給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