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資訊
返回
誰是中產?
09.09.2013
最近,智經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意見調查,調查比較了十一項稱得上是中產的條件,了解市民對何謂中產的看法。姑勿論調查的結果,與筆者的看法是否相同,但當中一些有趣的發現,筆者想與大家分享。

究竟誰是中產呢?高學歷、專業職位,甚至是生活品味,都是定義中產的重要條件。然而,根據調查,在大部份市民心目中,中產本身就代表著很重的“含金量”。首三項最重要定義中產的條件,都是同經濟有關,它們分別是:擁有一定的資產(如至少擁有100萬元);擁有自置物業(物業市值逾400萬元);以及高收入(月入5萬元以上)。換句話說,有經濟實力的人,才能自稱中產。

第二點筆者覺得有趣的是,除了頭三項是與經濟能力有直接關係的條件外,排在第四和五位的,都是與經濟能力無關。這包括排第四的文化修養,以及第五的關心社會時事。反映社會對“中產”的文化素養,有一定的社會期望,這與傳統中國文化中對知識分子的期望,有較為一致的看法。

過去在社會科學界比較重視的中產條件,例如專業工作和高學歷,在調查中只是排第六位和七位。另外,在十一項條件中,參與社會和政治事務,卻是排在最後。這很可能說明了,受訪者期望中產是需要關心社會時事,但是否需要直接參與,就是另一回事了。事實上,按筆者的觀察,香港的中產,大多較為理性溫和,雖然他們關心時事,重視投票權利,但卻對政黨有介心。故此他們較少熱衷投入社會和政治事務,忠誠的政黨追隨者,更是少數。

有評論認為,市民對中產的條件,太過著重“錢”字。但筆者接觸到的是,有不少高收入的中產,因為捱租貴、子女教育的負擔重,根本難以享受到中產應該有的生活質素。另外一點與外國不同的是,不管你是否擁有物業,香港中產的住屋空間,比起很多國家的中產都要少。就連星加坡的組屋(即香港的公共房屋)所享有的空間,比香港不少的私人物業都要大。收入不錯的中產都要活在蝸居之中,可說是香港中產特有的問題,也是香港目前深層次矛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