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媒體資訊從視藝科評論港藝術教育發展 _星島日報
媒體資訊
返回
從視藝科評論港藝術教育發展 _星島日報
24.07.2013

高中視覺藝術科本是香港基礎藝術教育的重要一環,然而新高中學制實施四年,有關視藝科的爭議卻一直困擾學生和老師。為此筆者早前與教育評議會及香港美術協會舉辦研討會,邀請了幾十位教師與教育局和考評局代表座談,一起探討香港藝術教育的前景。

 

會上有不少意見都值得社會進一步深思,不過,筆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是視藝科的課程設計在教與學方面造成的問題;其二,則是視藝科收讀人數下降和退修的問題。課程的問題,主要出自視藝科的考評機制及評分標準。有講者就指出,考試甲部、乙部考題對自由創作的規限,以至標準化評分的準則(例如使用更多媒介可獲較高分),都在扼殺學生創意,令一些甚有藝術天分的學生退修,也令其他學生因為表現未如理想而沮喪,考試表現自然不如理想。於是老師授課士氣備受打擊,學生創作亦得不到成功感,結果在教與學方面,似乎都與教育局提倡「愉快有效學習」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修讀人數不足以應付需求

 

  至於人數下降的問題,比起會考時代每年約有六千名考生,今年新高中的視藝考生則只有四千七百名,每年新高中視藝科更錄得雙位百分比的退修率。就這問題,考評局的代表解釋視藝學生減少,是由於整體學生人數下降,而且今年其實有一千二百多名學生,選修與藝術創作有關的應用學習科目。假如把這班學生計算在內,則現時接受藝術教育的學生也有近六千名,佔整體約百分之七,更較舊制下會考的同類數字約百分之五為高。

 

  然而,筆者認為兩個數字不可以直接比較。縱然這些應用學習科目都涉及藝術或創作,但是涉及的範疇、訓練及應用層面各異,恐怕難與較為連貫統一的視藝科相比。進一步來說,以前瞻的角度去審視香港藝術教育發展,筆者認為現時百分之七的學生比例,仍遠不足夠滿足香港對文化藝術的需求。

 

在全球化與經濟轉型的變遷下,強調文化創意的藝術教育對教育的不同領域、藝術文化發展,以至社會整體發展均會發揮深遠的影響和作用。內地隨「十二. 五」規劃將大力發展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強化整體國家軟實力,拉動經濟發展,本地的西九文化區將會陸續落成,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故此,香港的基礎藝術教育在完善課程內容的同時,更應考慮擴大接受基礎藝術教育的學生比例,為他們可能遇到的機遇和挑戰早作準備。

 

理性討論  考慮學生利益

 

  雖然研討會中談及不少高中視覺藝術科的問題,但正如會上一位資深藝術教育工作者提到,其實現今香港的藝術教育在資源投放等各方面,比之前已有很大的進步和改善。其中一位剛下飛機的講者,更即場分享他帶領學生到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經歷,這類的師生外展藝術活動在十多年前難以想像。整體來說,從會上的發言及台下老師的熱烈反應,筆者了解到不少視藝科的問題並不涉及原則上的衝突。只要教育局和考評局繼續聆聽前老師的意見,保持開放及理性的討論,以學生利益為最優先考慮,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共同培育合適的創意藝術人才,配合今後新興文化藝術和產業的需要發展。

 

(刊於2013年7月24日《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