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
返回
《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
12.04.2017
主席,在尚餘不足三個月的任期下,政府以審慎穩健的態度,制訂今年度的預算案,是可以理解的。我首先想從業界的角度說說,預算案履行了今年施政報告的承諾,加大對體育的投入,是非常值得支持的,但在其他方面,只重申既有的支援政策外,也沒有加大支援的力度,未能為業界帶來驚喜。
先講體育方面,預算案落實了施政報告的建議,包括預留約200億元供政府在未來5年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項目,以及表示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319億元,以展開啟德體育園的建造工程。
主席,體育場地不足,是本地體育發展存在多年的問題。政府今天終下定決心,大手筆投放資源於場地建設上,雖然部份場地其實已經在地區討論很長的時間,但終獲政府落實興建,也是值得支持。
至於啟德體育園,由構思到今天準備申請撥款興建,一路走來確實不易。多年來,體育界一直期待香港能有一個大型體育場地,一方面能彌補場地短缺的問題,為公眾及運動員提供更多練習及進行運動的場地;另一方面也希望為本地爭取舉辦更多體育盛事。啟德體育園如能順利落實,加上各項場地建設,相信對推動本地體育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的政策目標將有極大幫助。
主席,除了硬件設施的投入,軟件配套的支援也不容忽視。今個財政年度,政府提出將會注資10億元予「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雖然政府增加了注資,但誠如我在施政報告的發言中指,10億元的注資明顯是不足夠的。
政府在2011年撥出70億元設立基金,就是希望利用其投資回報,支持體育學院每年恒常的運作開支。但我們從政府在財委會的答覆可以見到,2016-17年度,基金的投資回報只有2.18億元,但需撥出予體育的款項,就需4.51億元,而體院在2016-17年度的預算開支為5.085億元,施政報告其實已指出,過去10年,政府支援的精英運動項目已由13項增至17項,在體院接受訓練的運動員由約650人增至超過1200人,當中全職運動員也於5年內由約180增至超過330人,明顯反映靠基金回報支持體院運作的原意已無法做到。現增加注資10億元,投資回報只增加二、三千萬一年,相信仍不足以令基金回報大幅上升,滿足體院運作的需要。隨著本地精英體育不斷的發展,我希望政府在未來能再認真審視基金的運作情況,適當時再予以注資。
此外,我們知道運動員獲挑選進入精英培訓系統之前,絕大部份是在學校接受訓練,但也有不少是於社區內的體育團體受訓而取得成績。因此,加強對這些基層體育團體及教練的支援,對發掘更多有潛質的運動員,強化運動員培育系統是極為需要。另一方面,很多非精英體育項目,一直自食其力,靠調動自身的資源,艱苦地推動項目的發展。因此,我希望政府在加強對體院投入的同時,也不要忽視這些精英培訓系統以外的接軌培訓的需要。
不能否認,政府在體育方面的經常開支,由2013-14年度預算的36.5億元,到今個財政年度預算的48.7億元,增幅超過三成,可以說政府對體育是有承擔。但是,即使我們有場地、有資源,也需政策的配合,方能更有效推動本地體育的發展。
因此,我在上屆立法會提出評估「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政策成效的議案,要求制訂長遠體育政策,從政策及架構、資源、場地及設施等多方面,支援本地運動員,以及鼓勵市民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有關議案並得到立法會通過。可惜時至今日,政府仍以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三個政策目標深得體育界支持為由而推搪。
必須指出,現時三個政策目標,無錯,體育界是支持的,但同時,體育界也有聲音,要求檢討現時的體育政策,按本地體育發展的現況作出適當的更新及調整,以切合體育界和公眾的需要。另一方面,政府的體育政策也應考慮產業化的需要,為體育界引入更多資源,提升他們的運作水平。事實上,倫敦奧運會後,特首梁振英也表示會借鏡英國的經驗,全面檢視本地體育政策。但最終政府沒有在餘下的任期履行有關承諾,無疑是令人有些失望。
主席,文化藝術方面,預算案只重申了過去政府提出的資助計劃,如: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藝術發展配對試驗計劃等,作為持續支援本地藝術發展的措施,除此之外,並沒有新資源的投入。
誠然,施政報告已表示會將西九文化區的商住發展權授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因此,若計及政府對西九的注資,政府今年對文化藝術的投入其實是不少的。
西九文化區是本地一項重要的文化基建,事實上,因建築成本的上漲、文化區的設計也較撥款時所預期的複雜,政府在2008年撥予管理局的216億元已不足以落實西九文化區的計劃。因此,政府注資管理局,提供充足資金興建第二批及第三批的文化設施,滿足藝術界場地的需要,我作為管理局董事會的成員,必然是支持的。但以授予管理局商住管理權作為注資的手段,我是有一些擔心的,特別是如何避免西九管理局變為專注地產發展,而不會忽略文化藝術發展的重點,如何確保向西九的注資是足夠而不是過量,將為整體文化發展的資源更好地配置,這些問題是需要政府作考慮和回應。
故此,除了注資西九文化區外,我認為政府也不能忽視在其他文化藝術方面的支援,尤其是對中小藝團的支援,以及如何提升從業員的待遇,這方面需政府引導或作出更多資源的投入。而且,西九文化區的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要充分發揮其效應,尚有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政府更應投放更多資源於文化軟件的發展上,例如加強人才培訓,改善業界的薪酬和待遇,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藝術教育等等以作配合,不要因已投放相當資源予西九,而在這些基礎文化藝術方面的投入上,放軟手腳。
主席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上,預算案提出的,主要是資助和舉辦一系列活動,在內地及海外城市展示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影展、設計展覽、香港漫畫家作品展覽、時裝表演等。這些宣傳的工作,我是支持的,但要真正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力度並不足夠。
最近,政府宣佈正式終止數碼聲音廣播服務。2010年,政府雄心壯志推出數碼聲音廣播服務的發展框架,並於2011年發出三個牌照。可惜政府卻未有把握時間和機遇,加強數碼聲音廣播的推廣,開拓聽眾源。數碼電台既要面對模擬聲音廣播的競爭,又要應對網絡上多不勝數的網台的挑戰,而政府卻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援,數碼電台獨力難支,步向終結,可說是毫無懸念。
傳統的電視廣播業,其實也面對相同的挑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的影視平台百花齊放,節目選擇的覆蓋面也甚廣,市民收看電視節目的習慣在隨之而變。也因應科技的進步,網絡上侵權的行為也變得層出不窮,版權條例多年來都沒有更新,過去政府曾兩次向立法會提交條例修訂的建議,但均無疾而終,令版權條例無法追上科技的發展,對於串流的侵權行為依然是束手無策,電視台營運者的投資無法得到合理的回報,業界的收益持續被蠶食。
另一方面,經營傳統電視業務需受牌照條件及廣播條例規管,例如:投資額的承擔、提供節目的種類、數量、質素、廣告播放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令電視台在節目調動、經營運作、開拓收入等方面均欠缺彈性去應付市場的變化。
事實上,亞視已經結業,有線電視長年虧蝕,母公司已宣佈不再提供新資金,即使不斷洽商注資,前途仍然未明。最近無線電視公布其2016年的業績,也較2015年大幅下跌六成,亦申請交回收費電視牌照。電視廣播營運環境愈見複雜和困難,但卻未見政府考慮檢討廣播政策,適度放寬規管,扶助本地的獨立製作公司亦表現乏力,要鞏固香港亞太區廣播樞紐的地位,恐怕只是奢談。政府在更新版權條例方面又無進展,香港不單可能做不成廣播樞紐,甚至會隨時變成盜版樞紐。
主席,在眾多創意產業內的行業中,政府對電影業、設計業的關注算是比較多。我非常高興看到電影發展局和電影發展基金對培育新人的努力初見成效,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頭兩部電影《點五步》和《一念無明》均取得良好成績,我們也看到一直扶持的一批年青電影工作者逐步成長,進入行業。當然,這兩個行業的支援力度我覺得仍需加強,但其他創意產業內的行業,除了上述的電台電視業,政府對出版業、音樂界等,都是支援乏力,所提供的支援主要都是依賴創意智優計劃。但過去幾年,電視、音樂、出版等界別,申請獲批的計劃都是偏少的。創意智優計劃運作多年,我相信也是時候進行檢討,以進一步加強和業界的聯繫,了解業界的需要,與業界合作舉辦更多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項目。長遠而言,政府也不能只靠這些零散的措施,而是需為創意產業制訂長遠、整全的發展規劃,讓創意產業內不同行業可持續、均衡地發展。
主席,過去十年,特區政府持續錄得財政盈餘,到今年三月,我們的財政儲備已累積至9,360億元,超過了24個月的政府開支。誠然,香港稅基狹窄,主要依賴的賣地和印花稅的收入是並不穩定,加上全球政經環境的轉變,政府居安思危,慎用儲備,可以理解。
但財政儲備不應只是累積,而是應予善用,投資未來,創造更理想的發展環境,為市民建立一個可安居樂業的地方。但可惜的是,過去多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沒有從這方面作比較多的考量,我希望新一屆政府提出的理財新哲學,能帶來一些改變。
另一方面,基礎建設近年佔政府開支的比例趨增,固然,我們有賴基建的投入,支援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但是,若細心觀察近年政府基建開支,部分其實是源於基建項目屢屢出現超支,特別是鐵路工程,不管是高鐵、沙中線或是南港島線,都曾出現因前期工程和準備工作做得不足,工程進行期間才發現與設計情況有別,而需要進行額外的工程應對,一方面工程受到延誤,而市民更加是一而再,再而三為超支工程「買單」,也製造議題讓部份議員進行拉布,妨礙其他基建工程計劃的正常審議。政府有必要檢討這些前期工程的指南和部署,力求準備工作和勘測資料準確,做好工程預算,避免此風再長。
本人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先講體育方面,預算案落實了施政報告的建議,包括預留約200億元供政府在未來5年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項目,以及表示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319億元,以展開啟德體育園的建造工程。
主席,體育場地不足,是本地體育發展存在多年的問題。政府今天終下定決心,大手筆投放資源於場地建設上,雖然部份場地其實已經在地區討論很長的時間,但終獲政府落實興建,也是值得支持。
至於啟德體育園,由構思到今天準備申請撥款興建,一路走來確實不易。多年來,體育界一直期待香港能有一個大型體育場地,一方面能彌補場地短缺的問題,為公眾及運動員提供更多練習及進行運動的場地;另一方面也希望為本地爭取舉辦更多體育盛事。啟德體育園如能順利落實,加上各項場地建設,相信對推動本地體育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的政策目標將有極大幫助。
主席,除了硬件設施的投入,軟件配套的支援也不容忽視。今個財政年度,政府提出將會注資10億元予「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雖然政府增加了注資,但誠如我在施政報告的發言中指,10億元的注資明顯是不足夠的。
政府在2011年撥出70億元設立基金,就是希望利用其投資回報,支持體育學院每年恒常的運作開支。但我們從政府在財委會的答覆可以見到,2016-17年度,基金的投資回報只有2.18億元,但需撥出予體育的款項,就需4.51億元,而體院在2016-17年度的預算開支為5.085億元,施政報告其實已指出,過去10年,政府支援的精英運動項目已由13項增至17項,在體院接受訓練的運動員由約650人增至超過1200人,當中全職運動員也於5年內由約180增至超過330人,明顯反映靠基金回報支持體院運作的原意已無法做到。現增加注資10億元,投資回報只增加二、三千萬一年,相信仍不足以令基金回報大幅上升,滿足體院運作的需要。隨著本地精英體育不斷的發展,我希望政府在未來能再認真審視基金的運作情況,適當時再予以注資。
此外,我們知道運動員獲挑選進入精英培訓系統之前,絕大部份是在學校接受訓練,但也有不少是於社區內的體育團體受訓而取得成績。因此,加強對這些基層體育團體及教練的支援,對發掘更多有潛質的運動員,強化運動員培育系統是極為需要。另一方面,很多非精英體育項目,一直自食其力,靠調動自身的資源,艱苦地推動項目的發展。因此,我希望政府在加強對體院投入的同時,也不要忽視這些精英培訓系統以外的接軌培訓的需要。
不能否認,政府在體育方面的經常開支,由2013-14年度預算的36.5億元,到今個財政年度預算的48.7億元,增幅超過三成,可以說政府對體育是有承擔。但是,即使我們有場地、有資源,也需政策的配合,方能更有效推動本地體育的發展。
因此,我在上屆立法會提出評估「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政策成效的議案,要求制訂長遠體育政策,從政策及架構、資源、場地及設施等多方面,支援本地運動員,以及鼓勵市民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有關議案並得到立法會通過。可惜時至今日,政府仍以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三個政策目標深得體育界支持為由而推搪。
必須指出,現時三個政策目標,無錯,體育界是支持的,但同時,體育界也有聲音,要求檢討現時的體育政策,按本地體育發展的現況作出適當的更新及調整,以切合體育界和公眾的需要。另一方面,政府的體育政策也應考慮產業化的需要,為體育界引入更多資源,提升他們的運作水平。事實上,倫敦奧運會後,特首梁振英也表示會借鏡英國的經驗,全面檢視本地體育政策。但最終政府沒有在餘下的任期履行有關承諾,無疑是令人有些失望。
主席,文化藝術方面,預算案只重申了過去政府提出的資助計劃,如: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藝術發展配對試驗計劃等,作為持續支援本地藝術發展的措施,除此之外,並沒有新資源的投入。
誠然,施政報告已表示會將西九文化區的商住發展權授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因此,若計及政府對西九的注資,政府今年對文化藝術的投入其實是不少的。
西九文化區是本地一項重要的文化基建,事實上,因建築成本的上漲、文化區的設計也較撥款時所預期的複雜,政府在2008年撥予管理局的216億元已不足以落實西九文化區的計劃。因此,政府注資管理局,提供充足資金興建第二批及第三批的文化設施,滿足藝術界場地的需要,我作為管理局董事會的成員,必然是支持的。但以授予管理局商住管理權作為注資的手段,我是有一些擔心的,特別是如何避免西九管理局變為專注地產發展,而不會忽略文化藝術發展的重點,如何確保向西九的注資是足夠而不是過量,將為整體文化發展的資源更好地配置,這些問題是需要政府作考慮和回應。
故此,除了注資西九文化區外,我認為政府也不能忽視在其他文化藝術方面的支援,尤其是對中小藝團的支援,以及如何提升從業員的待遇,這方面需政府引導或作出更多資源的投入。而且,西九文化區的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要充分發揮其效應,尚有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政府更應投放更多資源於文化軟件的發展上,例如加強人才培訓,改善業界的薪酬和待遇,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藝術教育等等以作配合,不要因已投放相當資源予西九,而在這些基礎文化藝術方面的投入上,放軟手腳。
主席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上,預算案提出的,主要是資助和舉辦一系列活動,在內地及海外城市展示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影展、設計展覽、香港漫畫家作品展覽、時裝表演等。這些宣傳的工作,我是支持的,但要真正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力度並不足夠。
最近,政府宣佈正式終止數碼聲音廣播服務。2010年,政府雄心壯志推出數碼聲音廣播服務的發展框架,並於2011年發出三個牌照。可惜政府卻未有把握時間和機遇,加強數碼聲音廣播的推廣,開拓聽眾源。數碼電台既要面對模擬聲音廣播的競爭,又要應對網絡上多不勝數的網台的挑戰,而政府卻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援,數碼電台獨力難支,步向終結,可說是毫無懸念。
傳統的電視廣播業,其實也面對相同的挑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的影視平台百花齊放,節目選擇的覆蓋面也甚廣,市民收看電視節目的習慣在隨之而變。也因應科技的進步,網絡上侵權的行為也變得層出不窮,版權條例多年來都沒有更新,過去政府曾兩次向立法會提交條例修訂的建議,但均無疾而終,令版權條例無法追上科技的發展,對於串流的侵權行為依然是束手無策,電視台營運者的投資無法得到合理的回報,業界的收益持續被蠶食。
另一方面,經營傳統電視業務需受牌照條件及廣播條例規管,例如:投資額的承擔、提供節目的種類、數量、質素、廣告播放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令電視台在節目調動、經營運作、開拓收入等方面均欠缺彈性去應付市場的變化。
事實上,亞視已經結業,有線電視長年虧蝕,母公司已宣佈不再提供新資金,即使不斷洽商注資,前途仍然未明。最近無線電視公布其2016年的業績,也較2015年大幅下跌六成,亦申請交回收費電視牌照。電視廣播營運環境愈見複雜和困難,但卻未見政府考慮檢討廣播政策,適度放寬規管,扶助本地的獨立製作公司亦表現乏力,要鞏固香港亞太區廣播樞紐的地位,恐怕只是奢談。政府在更新版權條例方面又無進展,香港不單可能做不成廣播樞紐,甚至會隨時變成盜版樞紐。
主席,在眾多創意產業內的行業中,政府對電影業、設計業的關注算是比較多。我非常高興看到電影發展局和電影發展基金對培育新人的努力初見成效,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頭兩部電影《點五步》和《一念無明》均取得良好成績,我們也看到一直扶持的一批年青電影工作者逐步成長,進入行業。當然,這兩個行業的支援力度我覺得仍需加強,但其他創意產業內的行業,除了上述的電台電視業,政府對出版業、音樂界等,都是支援乏力,所提供的支援主要都是依賴創意智優計劃。但過去幾年,電視、音樂、出版等界別,申請獲批的計劃都是偏少的。創意智優計劃運作多年,我相信也是時候進行檢討,以進一步加強和業界的聯繫,了解業界的需要,與業界合作舉辦更多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項目。長遠而言,政府也不能只靠這些零散的措施,而是需為創意產業制訂長遠、整全的發展規劃,讓創意產業內不同行業可持續、均衡地發展。
主席,過去十年,特區政府持續錄得財政盈餘,到今年三月,我們的財政儲備已累積至9,360億元,超過了24個月的政府開支。誠然,香港稅基狹窄,主要依賴的賣地和印花稅的收入是並不穩定,加上全球政經環境的轉變,政府居安思危,慎用儲備,可以理解。
但財政儲備不應只是累積,而是應予善用,投資未來,創造更理想的發展環境,為市民建立一個可安居樂業的地方。但可惜的是,過去多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沒有從這方面作比較多的考量,我希望新一屆政府提出的理財新哲學,能帶來一些改變。
另一方面,基礎建設近年佔政府開支的比例趨增,固然,我們有賴基建的投入,支援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但是,若細心觀察近年政府基建開支,部分其實是源於基建項目屢屢出現超支,特別是鐵路工程,不管是高鐵、沙中線或是南港島線,都曾出現因前期工程和準備工作做得不足,工程進行期間才發現與設計情況有別,而需要進行額外的工程應對,一方面工程受到延誤,而市民更加是一而再,再而三為超支工程「買單」,也製造議題讓部份議員進行拉布,妨礙其他基建工程計劃的正常審議。政府有必要檢討這些前期工程的指南和部署,力求準備工作和勘測資料準確,做好工程預算,避免此風再長。
本人謹此陳辭,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