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
返回
《2015年撥款條例草案》
15.04.2015
代理主席,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獲得較多人讚許的,是政府涉及340億元的“派糖”措施,讓中產、基層和中小企都能從中受惠。雖然很多人未必認同司長是中產的一分子,但這次大手筆地把子女免稅額由7萬元增加至10萬元,相信可贏得不少中產的掌聲。有人說,今年的預算案是近年較佳的預算案也不足為奇。
不過,站在業界的立場,今次的預算案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在政府財力比較充裕的前提下,很多支援項目只是蜻蜓點水,力度不足,未能為行業帶來太大的驚喜。我想集中說說文化創意、電影電視及體育業界的措施。
預算案提出不少措施支持 本地的文化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撥款 3億元推行一項新的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 (“試驗計劃 ”);落實施政報告注資 2億元予電影發展基金的安排,以及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4億元等。我對這些措施表示支持,但無論是具體執行細節,或是支援力度,我認為均有商榷和加大的空間。
首先說試驗計劃。參考大學配對補助金計劃,為本地文化藝術團體籌募得來的捐款或贊助提供配對資助,一直是我和文化藝術界朋友所倡議的。我們希望透過配對計劃,為藝團引入更多發展資源,也鼓勵民間和商界更多投入於本地的文化藝術。
事實上,相比其他先進城市,香港贊助文化藝術活動的風氣並不盛行,本地商界也未有建立贊助藝團的習慣,也少有與藝團建立恆常聯繫,特別是中小藝團。礙於人手和資源的限制,藝團更難建立商界的網絡。因此,設立配對計劃,引入商界的資源,相信能有助本地藝團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長遠有利本地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
雖然現時民政事務局轄下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也設有 “躍進資助 ”,向獲資助藝團提供 200%的配對資助額,但有關計劃的規模不大,自計劃2011年推行以來,在3輪共55個申請中,只有19個成功獲批,共獲撥款5,270萬元。因此,預算案提出撥出3億元推出試驗計劃,方向值得支持,我和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也期望有關計劃的規模能較現時的“躍進資助”大,讓更多本地藝團可以受惠。
可惜,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 3億元的試驗計劃只供曾成功獲取兩輪“躍進資助”的藝團申請,目前合資格的申請團體只有7個,門檻較“躍進資助”還要高,所覆蓋的藝團範圍也相當少,這實在令人懷疑試驗計劃如何能起到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贊助本地文化藝術活動的作用,又如何為本地藝團開拓更多資源,促進他們的發展?因此,未來在制訂試驗計劃的細節時,政府應持開放態度來訂定有關申請資格,讓更多本地藝團,特別是中小藝團受惠。另一方面,試驗計劃能為藝團提供誘因,鼓勵他們爭取商界的支持。我亦希望政府當局能為商界提供誘因,包括考慮提供稅務優惠,從經濟的角度,鼓勵他們增加贊助本地藝團。
代理主席,在支援電影業上,預算案落實了施政報告的建議,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2億元,這是適時及合理的舉措。但是,注資額是否足夠,卻令人懷疑。
在此,我要申報我是電影發展局的主席。政府在2007年設立電影發展基金,注資3億元,經歷了8年,基金至今基本上已用罄,平均每年使用約3,750萬元。今年預算案再注資2億元,預計能夠為基金提供5年使用期,平均每年開支大約只有 4,000萬元,與 8年前的數額差別不大,若計及通脹及行業變化,政府的承擔明顯較以往少。目前,本地電影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我們的製作量不足。在香港電影的高峰期,我們每年產量高達 400部,可供放映的電影達 230部。本地電影製作人員均有非常足夠的就業機會,現時不少知名的編劇、監製、導演等,都是在這個興旺的年代,透過不同的實戰經驗,磨練成長。
但過去數年,連同與內地合拍的電影在內,本地每年只有約四、五十部電影出品。電影界新人不要說磨練的機會,甚至連參與製作的機會都嚴重不足。我們能否有足夠的接班人承傳,是未來的一大挑戰。電影發展局的其中一個目標,正正是希望填補市場的空缺,支持一些具潛質的中小型電影製作,以提高本地的製作量,提供機會培育業界的新人。事實上,自2007年起,電影發展局共資助30部電影製作,起用了16位首次執導商業電影的導演和13位新監製,足以證明基金計劃有利於培育電影人才,發揮了作用。
另一方面,我們看看周邊地區,例如韓國、台灣及內地,近年均積極發展電影業。香港電影在市場上面對的競爭越趨激烈,特別是內地,對電影投資日益增加,早年吸引了不少本地人北上發展,而近年的發展更漸趨成熟,也開始培育了自己的班底。
要維持香港電影的競爭力,政府有需要在短期內加大給予電影業界的支持。電影發展局正打算推行新計劃及提升原有計劃,從提升本地製作量、培育電影人才、支持本地後期製作、開拓華語片市場等多方面提供更多支持,開支理應會有所增加,但政府卻預計未來5年的開支與現時分別不大。
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 2億元,與業界的期望實有些差距,究竟是政府認為支持電影業的目標已達到,還是認為需要縮減對電影業的支持呢?政府對未來電影業發展的願景為何?政府有需要給業界和公眾交代。在此,我很希望政府密切留意基金的使用情況,適時再給予支持。
代理主席,預算案再注資電影發展基金的同時,也提出再注資4億元予創意智優計劃。我歡迎政府再注資創意智優計劃,但該計劃過去的資助項目較集中在設計及數碼娛樂,所以我希望該計劃未來能夠加強對創意產業不同界別,特別是向音樂、出版印刷、電視媒體等業界,在開拓市場、人才培育等不同方面提供支援,促進這些業界進一步發展。
代理主席,香港電視業近期最令人關注的,是政府剛剛否決了亞視的續牌申請。誠然,亞視近年的表現確實令公眾失望,在電視製作上的投入也不足夠,最終不獲發牌,固然令人惋惜,但也不失為合理的決定。
亞視不獲續牌,最令人關心的是,其現時所持有的頻譜將會如何重新分配。政府已表示,亞視擁有的2條模擬電視頻道,將交予香港電台營運至模擬電視廣播終結。另外的6條數碼電視頻道,則待正式收回亞視的牌照後,由通訊局因應當時的情況、條例規定及廣播政策再作決定。
將兩條模擬電視頻道交予港台營辦,無疑是權宜之計,但這是否完善的安排,實在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現時港台每天只提供8至13小時的廣播,若政府只計劃將現時數碼頻道的內容照樣搬至模擬頻道,與亞視原來的 24小時廣播會有一定差距,未必能為觀眾帶來選擇,也不是善用頻譜的最佳方法。若加強港台提供的廣播服務,就必須增加對港台的投入。政府在資源上,是否做好充分準備呢?我在預算案中看不到,但我對政府是有期待的。
在亞視不獲續牌的同時,香港電視娛樂正式取得免費電視牌照,令本地電視業可能出現新的局面。我認為,政府應趁本地電視正處於轉變的機會,重新審視本地的廣播政策,包括考慮如何實行製播分家。我早於2013年已經建議,政府在發出新牌照或續牌時,應在牌照條款上列明,牌照營運者需要採購一定的獨立製作,為本地獨立電視製作公司開拓更多發展空間。
事實上,以往美國只有三大免費電視台時,也有類似的條例規定電視台的本地製作節目,最少10%外判給獨立製作人。但可惜的是,在剛剛發給香港電視娛樂的牌照中,並沒有相關條款。我希望政府未來在續牌或發出新牌照上能再次加以考慮。
在體育方面,預算案除了提出計劃進行新顧問研究,長遠提升維港沿岸的休閒、康樂和體育價值與體育略有關係外,並無其他新的支援措施。雖然政府在本年度為體育發展預留的撥款達41億元,較去年度有所增加,但本地體育發展仍有相當多工作要做,包括加強對運動員的支持、推動學生及青年人參與體育運動、發展體育產業等,特別是需要盡快落實啟德體育園區的興建及公布融資方案。就此,我不知道政府準備作多大的承擔?
在此我同時想呼籲泛民的同事,不要以“拉布”阻礙前期工程撥款,讓園區工程能盡早展開。但是,其實在今天早上的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上,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現。我希望某些同事能夠手下留情。此外,施政報告提出的活化已修復堆填區資助計劃仍然未正式推出,我期望政府能夠盡快公布具體詳情和向非牟利機構及體育團體所提供的資助。
代理主席,最後我想說的是,截至今年的預算案,政府的儲備已高達 8,000億元,相等於 23個月的政府開支。我們經常說,錢可以解決的問題便不是問題。當然,未必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錢來解決,但如果政府有錢也不用來解決問題,沒有將錢投資於現在,而只是將錢儲起來,不將“餅”造大的話,我們的產業哪有發展空間呢?如果沒有今天的基礎,哪會有繁榮的未來呢?故此,我期望坐擁龐大盈餘的政府,除了用錢來“派糖”及撥入“未來基金”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援,並且加強對社會及基礎建設的投資,就長遠社會發展作更具體的承擔,讓大家看到一份具有前瞻性的財政預算。
最後,我希望在此向同事呼籲,針對預算案,希望大家能夠理性地提出意見,甚至批評,但不要做一些無聊的“拉布”行為,利用《議事規則》的不足,圖一己之利,破壞議會的議事文化,阻礙政府行政機關的有效施政,令整體社會受損。
我謹此陳辭。
不過,站在業界的立場,今次的預算案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在政府財力比較充裕的前提下,很多支援項目只是蜻蜓點水,力度不足,未能為行業帶來太大的驚喜。我想集中說說文化創意、電影電視及體育業界的措施。
預算案提出不少措施支持 本地的文化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撥款 3億元推行一項新的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 (“試驗計劃 ”);落實施政報告注資 2億元予電影發展基金的安排,以及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4億元等。我對這些措施表示支持,但無論是具體執行細節,或是支援力度,我認為均有商榷和加大的空間。
首先說試驗計劃。參考大學配對補助金計劃,為本地文化藝術團體籌募得來的捐款或贊助提供配對資助,一直是我和文化藝術界朋友所倡議的。我們希望透過配對計劃,為藝團引入更多發展資源,也鼓勵民間和商界更多投入於本地的文化藝術。
事實上,相比其他先進城市,香港贊助文化藝術活動的風氣並不盛行,本地商界也未有建立贊助藝團的習慣,也少有與藝團建立恆常聯繫,特別是中小藝團。礙於人手和資源的限制,藝團更難建立商界的網絡。因此,設立配對計劃,引入商界的資源,相信能有助本地藝團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長遠有利本地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
雖然現時民政事務局轄下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也設有 “躍進資助 ”,向獲資助藝團提供 200%的配對資助額,但有關計劃的規模不大,自計劃2011年推行以來,在3輪共55個申請中,只有19個成功獲批,共獲撥款5,270萬元。因此,預算案提出撥出3億元推出試驗計劃,方向值得支持,我和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也期望有關計劃的規模能較現時的“躍進資助”大,讓更多本地藝團可以受惠。
可惜,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 3億元的試驗計劃只供曾成功獲取兩輪“躍進資助”的藝團申請,目前合資格的申請團體只有7個,門檻較“躍進資助”還要高,所覆蓋的藝團範圍也相當少,這實在令人懷疑試驗計劃如何能起到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贊助本地文化藝術活動的作用,又如何為本地藝團開拓更多資源,促進他們的發展?因此,未來在制訂試驗計劃的細節時,政府應持開放態度來訂定有關申請資格,讓更多本地藝團,特別是中小藝團受惠。另一方面,試驗計劃能為藝團提供誘因,鼓勵他們爭取商界的支持。我亦希望政府當局能為商界提供誘因,包括考慮提供稅務優惠,從經濟的角度,鼓勵他們增加贊助本地藝團。
代理主席,在支援電影業上,預算案落實了施政報告的建議,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2億元,這是適時及合理的舉措。但是,注資額是否足夠,卻令人懷疑。
在此,我要申報我是電影發展局的主席。政府在2007年設立電影發展基金,注資3億元,經歷了8年,基金至今基本上已用罄,平均每年使用約3,750萬元。今年預算案再注資2億元,預計能夠為基金提供5年使用期,平均每年開支大約只有 4,000萬元,與 8年前的數額差別不大,若計及通脹及行業變化,政府的承擔明顯較以往少。目前,本地電影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我們的製作量不足。在香港電影的高峰期,我們每年產量高達 400部,可供放映的電影達 230部。本地電影製作人員均有非常足夠的就業機會,現時不少知名的編劇、監製、導演等,都是在這個興旺的年代,透過不同的實戰經驗,磨練成長。
但過去數年,連同與內地合拍的電影在內,本地每年只有約四、五十部電影出品。電影界新人不要說磨練的機會,甚至連參與製作的機會都嚴重不足。我們能否有足夠的接班人承傳,是未來的一大挑戰。電影發展局的其中一個目標,正正是希望填補市場的空缺,支持一些具潛質的中小型電影製作,以提高本地的製作量,提供機會培育業界的新人。事實上,自2007年起,電影發展局共資助30部電影製作,起用了16位首次執導商業電影的導演和13位新監製,足以證明基金計劃有利於培育電影人才,發揮了作用。
另一方面,我們看看周邊地區,例如韓國、台灣及內地,近年均積極發展電影業。香港電影在市場上面對的競爭越趨激烈,特別是內地,對電影投資日益增加,早年吸引了不少本地人北上發展,而近年的發展更漸趨成熟,也開始培育了自己的班底。
要維持香港電影的競爭力,政府有需要在短期內加大給予電影業界的支持。電影發展局正打算推行新計劃及提升原有計劃,從提升本地製作量、培育電影人才、支持本地後期製作、開拓華語片市場等多方面提供更多支持,開支理應會有所增加,但政府卻預計未來5年的開支與現時分別不大。
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 2億元,與業界的期望實有些差距,究竟是政府認為支持電影業的目標已達到,還是認為需要縮減對電影業的支持呢?政府對未來電影業發展的願景為何?政府有需要給業界和公眾交代。在此,我很希望政府密切留意基金的使用情況,適時再給予支持。
代理主席,預算案再注資電影發展基金的同時,也提出再注資4億元予創意智優計劃。我歡迎政府再注資創意智優計劃,但該計劃過去的資助項目較集中在設計及數碼娛樂,所以我希望該計劃未來能夠加強對創意產業不同界別,特別是向音樂、出版印刷、電視媒體等業界,在開拓市場、人才培育等不同方面提供支援,促進這些業界進一步發展。
代理主席,香港電視業近期最令人關注的,是政府剛剛否決了亞視的續牌申請。誠然,亞視近年的表現確實令公眾失望,在電視製作上的投入也不足夠,最終不獲發牌,固然令人惋惜,但也不失為合理的決定。
亞視不獲續牌,最令人關心的是,其現時所持有的頻譜將會如何重新分配。政府已表示,亞視擁有的2條模擬電視頻道,將交予香港電台營運至模擬電視廣播終結。另外的6條數碼電視頻道,則待正式收回亞視的牌照後,由通訊局因應當時的情況、條例規定及廣播政策再作決定。
將兩條模擬電視頻道交予港台營辦,無疑是權宜之計,但這是否完善的安排,實在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現時港台每天只提供8至13小時的廣播,若政府只計劃將現時數碼頻道的內容照樣搬至模擬頻道,與亞視原來的 24小時廣播會有一定差距,未必能為觀眾帶來選擇,也不是善用頻譜的最佳方法。若加強港台提供的廣播服務,就必須增加對港台的投入。政府在資源上,是否做好充分準備呢?我在預算案中看不到,但我對政府是有期待的。
在亞視不獲續牌的同時,香港電視娛樂正式取得免費電視牌照,令本地電視業可能出現新的局面。我認為,政府應趁本地電視正處於轉變的機會,重新審視本地的廣播政策,包括考慮如何實行製播分家。我早於2013年已經建議,政府在發出新牌照或續牌時,應在牌照條款上列明,牌照營運者需要採購一定的獨立製作,為本地獨立電視製作公司開拓更多發展空間。
事實上,以往美國只有三大免費電視台時,也有類似的條例規定電視台的本地製作節目,最少10%外判給獨立製作人。但可惜的是,在剛剛發給香港電視娛樂的牌照中,並沒有相關條款。我希望政府未來在續牌或發出新牌照上能再次加以考慮。
在體育方面,預算案除了提出計劃進行新顧問研究,長遠提升維港沿岸的休閒、康樂和體育價值與體育略有關係外,並無其他新的支援措施。雖然政府在本年度為體育發展預留的撥款達41億元,較去年度有所增加,但本地體育發展仍有相當多工作要做,包括加強對運動員的支持、推動學生及青年人參與體育運動、發展體育產業等,特別是需要盡快落實啟德體育園區的興建及公布融資方案。就此,我不知道政府準備作多大的承擔?
在此我同時想呼籲泛民的同事,不要以“拉布”阻礙前期工程撥款,讓園區工程能盡早展開。但是,其實在今天早上的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上,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現。我希望某些同事能夠手下留情。此外,施政報告提出的活化已修復堆填區資助計劃仍然未正式推出,我期望政府能夠盡快公布具體詳情和向非牟利機構及體育團體所提供的資助。
代理主席,最後我想說的是,截至今年的預算案,政府的儲備已高達 8,000億元,相等於 23個月的政府開支。我們經常說,錢可以解決的問題便不是問題。當然,未必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錢來解決,但如果政府有錢也不用來解決問題,沒有將錢投資於現在,而只是將錢儲起來,不將“餅”造大的話,我們的產業哪有發展空間呢?如果沒有今天的基礎,哪會有繁榮的未來呢?故此,我期望坐擁龐大盈餘的政府,除了用錢來“派糖”及撥入“未來基金”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援,並且加強對社會及基礎建設的投資,就長遠社會發展作更具體的承擔,讓大家看到一份具有前瞻性的財政預算。
最後,我希望在此向同事呼籲,針對預算案,希望大家能夠理性地提出意見,甚至批評,但不要做一些無聊的“拉布”行為,利用《議事規則》的不足,圖一己之利,破壞議會的議事文化,阻礙政府行政機關的有效施政,令整體社會受損。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