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首先感謝鄭泳舜議員今日提出"制訂未來十年體 育政策及發展藍圖"的議案。
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運會")取得驕人的成績,
極大地鼓舞了體育界,也令香港人倍感自豪。上星期特首林鄭月娥公 布了 9 億 9,000 萬元撥款支持本地體育發展,並提出加入產業化、專 業化的政策目標,特別是將產業化納入體育政策,與我一直倡議的目 標高度一致,有助香港體育發展更上一層樓。
2014 年,我在本會曾提出"評估'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政 策的成效,制訂長遠體育政策"的議案辯論,並敦促特區政府推動體 育產業化。今次在奧運會取得佳績,除了政府購入轉播權免費給予電 視台播放,促成社會高度關注和給予運動員強大支持,發揮了特殊作 用之外,亦反映體育政策精英化的成效。"三化政策"推出至今 20 年, 政府要更進一步實現產業化和專業化的目標,便必須制訂未來體育政
策及發展藍圖。
鑒於我完全支持原議案的內容,我只想在此集中討論我的修正
案,要求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遊局")。早於 2012 年, 特區政府曾提出設立文化局,我認為文化局比較單一,故此提出參考
內地及國際經驗,成立文體旅遊局。
文化發展可以提升人文質素,體育則可以提升市民的健康和體
質,而豐富的文化和體育盛事將可以帶動旅客消費,部分也能轉化為 發展文化、體育的資源。過去,香港舉辦了很多體育盛事,例如七人 欖球賽、馬拉松、電動方程式賽車等,把運動與旅遊結合。香港兩項重要的文體設施將會相繼落成,加上原有的設施,如果能夠發揮協同 效應,將有助提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的形象。
事實上,每屆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籌備,都有奧林匹克藝術委員會
的設立,以組織一系列配合的藝術活動,吸引遊客,並提升當地城市 形象,尤其是 2012 年的倫敦奧運會,充分發揮了文化藝術和體育的 融合,提升了城市的魅力。文化、體育、旅遊 3 項政策範圍,部分內
容互相重疊但又不互相排斥,如果經過統籌發展,將更能夠產生協同 的互補效應。
此外,體育運動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不能夠單靠政府資源,
也要吸引民間和商界參與,故此產業化是可行的出路。
2019 年,香港體育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是 590 億元,佔 2.1% GDP。如果加上文創及旅遊業,更達到 11%,是絕對不容小看的
規模。我相信在文體旅遊局成立之後,政府可以更積極研究透過稅務 優惠,吸引商界投入文化體育事業,完善產業鏈的運作,帶動對各項 體育行業的需求,製造更多就業和發展機會,同時發揮邊際效應,促 進相關行業發展。例如今次免費轉播,就提供了不少體育節目主持、 評述員等工作崗位,如果加上完善的配套,既可以提升運動員的社會 和專業地位,更能協助運動員做好生涯規劃,同時鼓勵更多有潛質的 青年人投身全職運動員和體育產業的行列。
東京奧運會香港代表團的驕人成績,除了歸功於運動員和教練團
隊的持續努力和付出,更突顯了特區政府在推動體育發展上必須要長 期投入。正如特首強調,政府推動體育"肯定不是 3 分鐘熱度",但政 策的推行仍有檢討和改善空間。展望未來,制訂未來十年體育政策及
發展藍圖、深化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的政策目標、推動體育產業 化、更積極爭取申辦國內及外地體育盛事,以至支援現役和退役運動 員,由文體旅遊局統籌整體的體育文化及旅遊政策,在相輔相成之下, 是可以把香港發展成為活力城市、魅力和盛事之都。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