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事務
返回
立法會議員議案:全力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 積極紓緩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13.12.2018
主席,就廖長江議員今天提出的"全力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 積極紓緩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議案,有9位議員提出修正案,反映這議題深受關注,亦顯示議題事關重大,對香港未來可持續發展至為關鍵。
提出的修正案數目不少,如要逐一回應,時間上無法辦到。我支持廖長江議員的原議案,但對其議案中指"本會促請特區政府更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我認為除了政府外,全社會亦要一起重視,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在這議題上,政府應扮演領導者、組織者及推動者的角色。然而,就特區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以至把香港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的工作,直至目前為止,可說仍不盡人意。
主席,根據最近一份由本地環保團體發表的研究報告,把香港與5個亞洲城市,包括廣州、深圳、首爾、東京和新加坡作比較,結論並不意外,香港被評為表現最差,尤其在電力生產的碳強度、轉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及轉換電動汽車的比例這3個項目上,香港均排榜尾。報告亦指出,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僅佔整體能源消耗1%至2%,可謂九牛一毛,甚至特區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中所作的估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亦只有3%至4%,可說極其保守。
剛才提到的電動車比例,根據運輸署的數字,截至2018年9月,全港共有10 906 輛電動私家車,佔所有私家車約1.8%。對比前10年,電動車數字增長確實顯著,但礙於充電配套大大落後於需求,而政府曾提出的經濟誘因去年又走回頭路,導致換車率大減,本港電動車的比例增長仍然遠遠落後於其他地方。政府甚至迴避定下一個長遠的電動車比例作為政策目標,如此態度是否積極,大家有目共睹。我覺得政府的表現應予批評。
接着,我想談回收及廢物處置的政策。根據 2014年推出的《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政府計劃於全港設立5間至6間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但目前為止只落成1間,我們引頸以待的第二期計劃,在兩星期前的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中,撥款居然未獲批准,情況相當難堪。在這問題上,我覺得只責怪政府不太適當,我們作為議員亦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給予更大的關注和支持。
另一方面,當我們討論綠色低碳生活時,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率卻逐年上升,非常諷刺。日本、南韓及台灣均已實行固體廢物收費一段時間,亦取得不錯的減廢成績,唯獨香港仍然躊躇不前。就最近政府推出的政策及法案擬稿,由於種種原因,我感覺議會仍未能達成一致共識。對於這種種落後狀態,我們撫心自問,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我覺得我們議會中的不同政團、政黨以至不同的利益團體均應與政府一同努力,當機立斷,盡快完善香港的回收及廢物處置政策。
主席,經歷颱風"天鴿"及"山竹"襲港,留下滿目瘡痍,極端天氣對香港的威脅在未來很可能會越見頻繁,特區政府必須汲取教訓,從善如流,為預 防及善後工作,包括在協調災後工作日的交通安排方面,作好準備。
在環保議題上,大家很容易便把手指指向政府,我覺得這樣並不足夠,我認為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需要整體社會一起重視、一起完成這任務,政府應做好其主導角色,而各個政黨、社會團體、企業和利益團體均須放下自身利益,從整體社會利益出發,積極共同面對轉變中的氣候及其帶來的挑戰。
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部分議員的修正案,但我亦希望議會同事及政府官員可以細心聆聽今天的辯論,在推動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上,一起去做所應做的事。
主席,我謹此陳辭。
提出的修正案數目不少,如要逐一回應,時間上無法辦到。我支持廖長江議員的原議案,但對其議案中指"本會促請特區政府更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我認為除了政府外,全社會亦要一起重視,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在這議題上,政府應扮演領導者、組織者及推動者的角色。然而,就特區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以至把香港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的工作,直至目前為止,可說仍不盡人意。
主席,根據最近一份由本地環保團體發表的研究報告,把香港與5個亞洲城市,包括廣州、深圳、首爾、東京和新加坡作比較,結論並不意外,香港被評為表現最差,尤其在電力生產的碳強度、轉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及轉換電動汽車的比例這3個項目上,香港均排榜尾。報告亦指出,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僅佔整體能源消耗1%至2%,可謂九牛一毛,甚至特區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中所作的估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亦只有3%至4%,可說極其保守。
剛才提到的電動車比例,根據運輸署的數字,截至2018年9月,全港共有10 906 輛電動私家車,佔所有私家車約1.8%。對比前10年,電動車數字增長確實顯著,但礙於充電配套大大落後於需求,而政府曾提出的經濟誘因去年又走回頭路,導致換車率大減,本港電動車的比例增長仍然遠遠落後於其他地方。政府甚至迴避定下一個長遠的電動車比例作為政策目標,如此態度是否積極,大家有目共睹。我覺得政府的表現應予批評。
接着,我想談回收及廢物處置的政策。根據 2014年推出的《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政府計劃於全港設立5間至6間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但目前為止只落成1間,我們引頸以待的第二期計劃,在兩星期前的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中,撥款居然未獲批准,情況相當難堪。在這問題上,我覺得只責怪政府不太適當,我們作為議員亦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給予更大的關注和支持。
另一方面,當我們討論綠色低碳生活時,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率卻逐年上升,非常諷刺。日本、南韓及台灣均已實行固體廢物收費一段時間,亦取得不錯的減廢成績,唯獨香港仍然躊躇不前。就最近政府推出的政策及法案擬稿,由於種種原因,我感覺議會仍未能達成一致共識。對於這種種落後狀態,我們撫心自問,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我覺得我們議會中的不同政團、政黨以至不同的利益團體均應與政府一同努力,當機立斷,盡快完善香港的回收及廢物處置政策。
主席,經歷颱風"天鴿"及"山竹"襲港,留下滿目瘡痍,極端天氣對香港的威脅在未來很可能會越見頻繁,特區政府必須汲取教訓,從善如流,為預 防及善後工作,包括在協調災後工作日的交通安排方面,作好準備。
在環保議題上,大家很容易便把手指指向政府,我覺得這樣並不足夠,我認為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需要整體社會一起重視、一起完成這任務,政府應做好其主導角色,而各個政黨、社會團體、企業和利益團體均須放下自身利益,從整體社會利益出發,積極共同面對轉變中的氣候及其帶來的挑戰。
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部分議員的修正案,但我亦希望議會同事及政府官員可以細心聆聽今天的辯論,在推動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上,一起去做所應做的事。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