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事務
返回
立法會議員議案:積極研究成立中產事務委員會
01.03.2017
主席,我首先感謝張宇人議員提出"積極研究成立中產事務委員會"的議案。對於何謂 "中產 ",社會沒有客觀的定義,但簡單一點來說,可以理解為一群有經驗、有學識、有能力、經濟自主、收入穩定、在工作上略有成就,以及對社會環境和生活質素有追求的人士。中產階層作為社會中堅,理應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主力,而不是向政府尋求協助的一群。今天有 7 位議員提出修正案,一方面反映大家對中產的關心和重視,另一方面亦反映很多同事均認同政府有需要提供不同措施,支援和協助中產。
我所屬的論政團體新論壇,亦一直有向政府建議及要求增設多項稅務寬免,例如有關中產子女教育、私人醫療保險、私人樓宇租金、大廈維修及聘用外傭等開支的寬免,以減輕中產人士的稅務負擔。今天有不少議員亦提出了更多及更廣泛的措施和建議,當中有不少是我認同和支持的。
主席,回想三四十年前,當我們仍是學生的年代,作為中產階級如提出上述要求,實在令人難以想象。曾幾何時,中產代表了生活相對優游和無憂的一群。在當時的大學畢業生所追求的目標之中,包括了一些人提出的所謂"四仔主義",即"車仔"、"屋仔"、"老婆仔"及"BB仔 "。這 "四仔 "雖不至於唾手可得,但只要努力,達成目標卻是指日可待。
我最近曾接觸一些內地年輕人,談及香港的電視劇,他們特別喜歡一些關於專業人士生活的劇種,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電視劇滲透出來的生活享受和品味,令人嚮往和羨慕。奈何今天在香港生活的中產已今非昔比,有人會把他們形容為夾心階層,有人則形容為"下流中產",甚至是"憂慮中產"。我在2013年1月就有關中產的議題發言時,已曾提到過往的中產應已變成"中慘"。事實上,今天的中產既要維持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又要掛慮子女的學業和前景,更要負責父母的醫療和退休保障,負擔非常沉重。
中產變成"中慘",但沒有自置物業的中產則更加悲慘。居於私人房屋的家庭平均有四成開支用於房屋支出,但能夠入住公屋的基層住戶的租金開支卻僅佔收入一成。今年1月份的樓價指數又再創高峰,香港的樓價已連續 7 年成為世界最難負擔的城市之首。以住戶入息中位數計算,年輕家庭要不吃不用18年,才有可能完成他們的置業夢。我亦聽聞有不少大專畢業生為了取得輪候公屋的資格而選擇從事低薪工作,由於他們無力置業,更要延遲進行成家立室的計劃,甚至放棄生育的打算。上述事例是每天均在這個城市發生的真實故事,"有樓萬事足"所帶出的價值扭曲,對於沒有條件接受任何房屋資助的中產階級,實在感受殊深。
主席,原議案提到成立中產事務委員會,對此我表示支持。當然,中產事務委員會不應只是一個誇誇其談的架構,而必須訂下實質的推行目標和工作,讓中產真正受惠。除了研究減輕中產的負擔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減輕中產人士置業的困難,為中產提供最低限度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增加土地供應,把樓價控制在中產階層可負擔的水平,以及大量增加資助房屋,這些都是社會認同的目標。不過,雖然政府已竭盡所能,但增加土地供應的工作仍然與市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
此外,香港亦需 要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四大支柱行業已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六成,當中大部分職位屬服務性行業,能提供的優質就業職位不多。現屆政府提出的創新科技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而文化創意產業亦有待政府加大力度,給予支援,方有機會再創新路向。
除了聚焦香港,特區政府亦應協助香港的中產專才把握不同地方的發展機遇。國家提出了 "一帶一路 "的戰略部署,建設項目涉及約50 個國家,未來的投資將數以千億元計,無論在基建工程、國際融資、貿易物流、專業服務、旅遊和文化交流等各方面,都可謂機遇處處,亦有可能為香港中產階級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也是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亦擔當國家與世界各國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努力,積極研究如何協助香港的專業人士把握機遇,讓香港的中產階級能夠繼續自強不息,發揮所長,改善中產人士的處境。
主席,我謹此陳辭。
我所屬的論政團體新論壇,亦一直有向政府建議及要求增設多項稅務寬免,例如有關中產子女教育、私人醫療保險、私人樓宇租金、大廈維修及聘用外傭等開支的寬免,以減輕中產人士的稅務負擔。今天有不少議員亦提出了更多及更廣泛的措施和建議,當中有不少是我認同和支持的。
主席,回想三四十年前,當我們仍是學生的年代,作為中產階級如提出上述要求,實在令人難以想象。曾幾何時,中產代表了生活相對優游和無憂的一群。在當時的大學畢業生所追求的目標之中,包括了一些人提出的所謂"四仔主義",即"車仔"、"屋仔"、"老婆仔"及"BB仔 "。這 "四仔 "雖不至於唾手可得,但只要努力,達成目標卻是指日可待。
我最近曾接觸一些內地年輕人,談及香港的電視劇,他們特別喜歡一些關於專業人士生活的劇種,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電視劇滲透出來的生活享受和品味,令人嚮往和羨慕。奈何今天在香港生活的中產已今非昔比,有人會把他們形容為夾心階層,有人則形容為"下流中產",甚至是"憂慮中產"。我在2013年1月就有關中產的議題發言時,已曾提到過往的中產應已變成"中慘"。事實上,今天的中產既要維持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又要掛慮子女的學業和前景,更要負責父母的醫療和退休保障,負擔非常沉重。
中產變成"中慘",但沒有自置物業的中產則更加悲慘。居於私人房屋的家庭平均有四成開支用於房屋支出,但能夠入住公屋的基層住戶的租金開支卻僅佔收入一成。今年1月份的樓價指數又再創高峰,香港的樓價已連續 7 年成為世界最難負擔的城市之首。以住戶入息中位數計算,年輕家庭要不吃不用18年,才有可能完成他們的置業夢。我亦聽聞有不少大專畢業生為了取得輪候公屋的資格而選擇從事低薪工作,由於他們無力置業,更要延遲進行成家立室的計劃,甚至放棄生育的打算。上述事例是每天均在這個城市發生的真實故事,"有樓萬事足"所帶出的價值扭曲,對於沒有條件接受任何房屋資助的中產階級,實在感受殊深。
主席,原議案提到成立中產事務委員會,對此我表示支持。當然,中產事務委員會不應只是一個誇誇其談的架構,而必須訂下實質的推行目標和工作,讓中產真正受惠。除了研究減輕中產的負擔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減輕中產人士置業的困難,為中產提供最低限度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增加土地供應,把樓價控制在中產階層可負擔的水平,以及大量增加資助房屋,這些都是社會認同的目標。不過,雖然政府已竭盡所能,但增加土地供應的工作仍然與市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
此外,香港亦需 要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四大支柱行業已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六成,當中大部分職位屬服務性行業,能提供的優質就業職位不多。現屆政府提出的創新科技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而文化創意產業亦有待政府加大力度,給予支援,方有機會再創新路向。
除了聚焦香港,特區政府亦應協助香港的中產專才把握不同地方的發展機遇。國家提出了 "一帶一路 "的戰略部署,建設項目涉及約50 個國家,未來的投資將數以千億元計,無論在基建工程、國際融資、貿易物流、專業服務、旅遊和文化交流等各方面,都可謂機遇處處,亦有可能為香港中產階級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也是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亦擔當國家與世界各國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努力,積極研究如何協助香港的專業人士把握機遇,讓香港的中產階級能夠繼續自強不息,發揮所長,改善中產人士的處境。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