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活動活動文化建設可加強社會凝聚力向心力 ——在「融通中外·文明互鑒」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21年7月21日)
活動
返回
文化建設可加強社會凝聚力向心力 ——在「融通中外·文明互鑒」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21年7月21日)
22.07.2021

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昨日在「融通中外·文明互鑒」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全文 如下:

 

尊敬的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張旭副部長、盧新寧副主任,各位嘉賓、同業和朋友: 大家下午好,多謝大家出席今日由香港文聯舉辦的高峰論壇。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文化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今天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

 

香港故事

 

香港百多年來從小漁村變為現代化大都會,文化發展保留了中華文化的基因,本質上是中華文化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也由於歷史原因,西方文化的大量傳入,與傳統文化相互滲透,令香港文化呈現出中西合璧、多元發展、商業氣氛濃厚等特點。

 

曾幾何時,內地改革開放,香港文化曾經發揮了相對重要的影響,深圳蛇口開發區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就是從香港傳過去的。香港漸漸也積累形成了和諧共處,積極面對困難,奮發拚搏的獅子山下香港精神。上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香港的通俗文化,包括流行音樂和港產電影,在內地風靡一時,成為推動市場經濟發展及觀念更新的其中一個重要動力。

 

香港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較為重視文化建設,歷屆政府都制定了相關政策,投入了較大資源,逐步建成的西九文化區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正如剛才很多嘉賓發言都提到、香港定期舉辦各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和文化盛事,例如藝術節、電影節,巴塞爾藝術展,影視娛樂博覽、參觀人數屢創新高的書展等文化平台,在明年將主辦國際演藝協會會議。香港也是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香港亦擁有演藝、影視、動漫、文字出版、印刷、攝影、設計、行政管理等等各方面的人才,在內地和國際,都有自己的位置。加上數以千計的民間文化藝術團體和非常蓬勃的文藝活動,都可作為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資源。但是,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全面促進文化發展,進一步發揮好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方面,我們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香港回歸之後,存在的一些問題,不時引發動盪,特別是國民身份認同、國家歸屬感等方面。個人認為,這些問題只能通過文化工作,最終達至文化認同,才能徹底解決。

 

文化建設的作用

 

文化建設發揮的作用,在於提升整體市民的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而強化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培育普及,將可倡導社會融和,加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人心回歸,能成為助力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長期繁榮穩定的强大動力。從經濟發展方面,運用深厚和多元的文化底蘊,銳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打造文化傳播平台,亦可促進香港經濟轉型。維持香港的國際地位。作為大灣區的一員,更應通過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强化灣區內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貢獻文化智慧,同時拓展香港的發展空間。

 

文化政策建議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想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職能的調整,例如成立文化局或文體旅遊局,聚焦整合散落在不同部門的文化政策。這個建議醞釀討論超過十年,業界早有共識,目前來看,從社會需要和交流中心使命的提出,更突顯其迫切性。政府必須要確保社會繼續維持高度自由開放、維護安全和諧的環境,活躍寬鬆的社會氛圍,利於創作創新和合作交流。

 

文化盛事之都

 

隨着西九龍文化藝術區的陸續建成,香港的硬件設施比較完備,而軟件方面則需要全面提升。我們要制定出一個以香港為主會場的全年文化活動的規劃,與灣區城市互動互補,經常性舉辦各種不同形式和層次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項目,發揮「請進來」的功能,廣邀內地及世界各地藝術文化界參與和進行交流。多舉辦國際評選活動,打造更多文化名片品牌,提升香港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提升城市魅力和活力,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活力之城、盛事之都的地位。

 

文創政策

 

制定積極的文創政策,增加資源投入,用好香港創作傳統和創科優勢,善用藝術科技,數碼媒體,以基金、合作項目等方式,促進演藝界、創科界和商界與內地聯手共同投資創作生產,促進文創產業大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強輻射文化能力及支援交流活動

 

目前,特區政府設立了近20個駐海外及內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為配合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可善用資源

,增加這些辦事處的文化職能,派置文化官員,專職協調、組織和推動文化交流工作,為文化藝術界提供可依靠的海外平台,幫助大家「走出去」,這將大大加強輻射我們文化的能力。政府為照顧本地業界參與大灣區和國際交流活動,設立了兩個主要基金,每年提供約4千萬的資助。如要落實推動對外交流的使命,就須增加資源配置的力度

,設立專項的藝術文化交流基金,讓業界得到更有力和便捷的支援。加強人才培訓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業界一分子,我們需要牢牢把握機遇,文化藝術界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主動深入、全面掌握國情,無論是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山川風物,人民的精神面貌等,從積澱五千年的文化寶藏中吸取養分,增強文化底蘊,再通過自身掌握的創造力,掌握好藝術科技和數碼環境、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技巧、融匯中外的優勢,提升文化自信,創新演繹,創作出更多文化根底扎實,拿得出手的藝術精品和內容,從而積極開展交流,廣交朋友,豐富交流的內涵和品位,並從中促進自身發展。

 

教育為核心

 

至於人才配備方面,必須以學校教育為核心,社會全面配合,從青少年到社會各階層,將一體多元的文化政策落到實處,全面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青年人打好歷史文化的根底,提供全面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體驗,加強培育學生欣賞、掌握,運用藝術的能力,擁有能理解融匯東西方文化的特質,愛護國家社會,有民族自豪感的年輕一代,同時也應為青年藝術家提供更多培訓創作和展示機會。

 

講好中國故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把優秀傳統文化中精神標識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

,也曾多次提及以中華傳統的和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好中國人民奮鬥圓夢、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至於如何充分利用獨特優勢,將香港打造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體、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的世界級文化平台,助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實踐為人類共享和平、共同建造美好家園的主張作出積極貢獻

,是一個必須繼續探討的重要課題。國家持續支持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安排,除了肯定了香港所具備的條件和表示信任,更是對香港能發揮作用的期許。而從2016年故宮博物院落戶香港送出厚禮,今年初宣告成立的文化央企,對文創產業的承擔支撐,至剛公布的國家藝術基金面向港澳的特別安排,都顯示了國家對香港文化發展作出堅實到位的支持和部署。我相信,在國家大力支持,特區政府的積極領導,加上文化藝術界共同的不懈努力,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前景亮麗,大有可為,而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一定能夠實現。

 

香港文聯

 

香港文聯是新成立的文化藝術團體,去年開始運作,目標是團結業界,凝聚力量,提升水平,致力為業界提供服務


  • 建構新平台扶助青年藝術家,拓寬與內地新合作交流溝通渠道。我們必將把握機遇,利用好內地文聯的龐大網絡
  • 積極參與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工作,竭盡全力,與業界一道通過交流,展現香港精神,說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