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立法會事務馬逢國議員就《2024-05年度財政預算案》提交建議
立法會事務
返回
馬逢國議員就《2024-05年度財政預算案》提交建議
09.01.2024
提競爭力 做大個餅 為民創益 開源節流

I. 前言:

特區政府過去三年透過公共財政推出連串疫情紓困措施去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和刺激經濟;惟自全面通關迄今香港經濟復蘇未達預期,樓市和股市持續低迷,遊客及留港消費未見顯著增加。財政司司長已經打定“預防針”表示香港今年(2023/24)將會迎來再一年的財政赤字,且高達千億。

《基本法》第107條規定特區政府財政預算要「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今年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低迷,迄今政府在出售土地錄得「零」收入,物業交易稅和股票印花稅亦大幅下跌,預期下個財政年度也難有顯著改善,要做到量入爲出,政府就需要「開源節流」。財政司司長已預先透露各政策局及部門在2024-25年度須節省經常開支的1%,但在節省開支的同時如何做到不影響政府的效能,對工商界及市民的服務,特區政府需要審慎行事和探討開源的可能性。

因此坊間對2024-25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不會期待有大動作的「派糖」或「吹谷」經濟措施。然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排名再下跌2位至第7位;而香港周邊地區均在全力支持創新科技、支援經濟發展、搶人才和搶遊客;顯然,香港未來面對的挑戰更大。要做到財政司司長所說的「做大個餅」讓各界都能享受到經濟發達帶來的好處,那來年政府仍有必要繼續利用公帑去支援一些能拉動經濟、能為社會及市民創造收益的範疇,並要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達到公帑用得其所的原則。

因此,本人希望2024-25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能在:「提競爭力、拉動經濟、為民創益、開源節流」這四大方向加強力度,並提出下列的具體建議。

II. 具體建議:

壹、 提競爭力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以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包括搶企業、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公司遷冊來港、搶人才、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和向「電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投放43億元,支持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強化「八大中心」,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惟有準備來港投資的境外企業指,在香港投資仍然有很多“關卡”;而財政司司長表示在2024/25年將繼續縮減政府經常開支1%,令人擔心政府的服務和效率會受影響。而政府對新產業持續投入,但一些傳統產業,包括可以帶來高經濟效益,和關係香港數以十萬就業的旅遊及相關的零售、飲食等服務行業的競爭力卻在下跌,情況令人擔憂。因此,本人建議:

1.1 檢討並提升政府部門的效能

資料顯示2022/23年度公務員薪酬及有關的開支總額較前一個財年上升4.3%,增幅高於公務員加薪幅度;但佔政府經營開支比例則下跌2.63個百分點,在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及削減經常性開支1%下,上述資料反映無論薪酬開支抑或政府經營開支均有所增加。另方面,政府部門「各自爲政」及審批程序冗長繁複等屢遭詬病。

因此政府有需要檢討各部門現行的人員編制與資源調配,確保資源運用得宜,對一些可以電子化或AI化的崗位進行合適安排,提高公務員服務思維,確保任何削減開支的舉措不會影響公共服務的同時,精簡審批程序和手續,提高政府部門的效能與競爭力。

1.2 提升引進辦的協調能力設一站式窗口

疫後確實有不少外資及内地企業有意來香港發展或擴大生産,但有企業指出香港缺乏一站式的服務部門,一些緊絀資源如土地及人力的申請和審批涉及衆多部門和審批程序,因此希望特區政府能夠有設立一站式窗口協助新落戶企業處理審批和公文程序,祈能儘快能開始運作。

立法會財委會在去年11月通過引進辦公室設3個首長級職位,爲期三年,以加快引進辦的運作。既然已經落實高層領導,建議引進辦同時設立一站式窗口負責申請和審批的功能,協助擬落戶香港的企業處理需要的程序與申請批文。

1.3 撥款2億元與商界設傳統產業競爭力培訓配對基金

雖然現時已有22個服務行業推行了資歷架構,但近年香港服務行業的態度和商戶待客之道屢受批評,儘管有多個原因,但有必要改善。

建議政府撥款2億元與商界設「傳統產業競爭力培訓配對基金」,與商界合作推出在職培訓津貼,鼓勵僱主允許和吸引僱員參與培訓,以提升服務態度與水平,以及一些新科技的應用,如AI應用和電子支付等,配合香港盛事之都發展方向和2025年國家全運會香港作爲分場帶來的商機。

1.4 維持本港簡單低稅率優勢

在香港將會連續第5年錄得財政赤字,坊間再出現檢討稅基和不應過度依賴賣地收入的意見;惟簡單和低稅率一直是香港的競爭優勢,加上政府在去年12月就全球最低稅率的實施細節收集意見,目的就是希望保持香港的稅務競爭力;加上香港正致力引進國際企業和家族辦公室來港落戶,因此香港應該繼續維持有關的稅制原則與優勢。

貳、 做大個餅

特區政府較早前將2023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的最新預測調整為3.2%,政府近年致力透過大型基建和發展創新科技去拉動經濟;惟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9成以上。因此,要做大“經濟餅”,服務業是其中值得加大力度的一員,尤其是自香港全面通關以來恢復得差強人意的訪港國際遊客。本人提出下述有關文體旅結合建議,希望能有助強化服務業。

2.1 增加M品牌支援額至2億元拓新項目

香港於2004年底設立了「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以扶植可持續舉行的大型體育活動舉行。2023年政府支持了11項M品牌活動,資助額接近1億元,但有關活動多為過去已在舉行的,且缺乏系統宣傳,帶來的協同效應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建議來年增加M品牌資助總額,但新增加額度用以積極引入從未或甚少在香港舉行的國際級運動項目和類型,如特技飛行、綜合格鬥、拳擊、電競、賽車等;亦應加入一些觀賞項目,例如無人機、馬術表演等。

但與此同時要求有關政策局將審批部門擴大為審批及協調部門,將審批與活動總策劃挂鈎,負責協調和調動與活動有關聯行業的積極性,共同策劃“文體結合旅遊方案”,為活動增值、推出配套產品和合併宣傳,向外精準營銷,務求延長旅客的留港時間。

2.2 設5億元「注目巡禮基金」吸引新盛事舉行

2023/24年財政預算案預留了1億元去爭取具旅遊宣傳效果的大型盛事來港舉行,香港旅遊發展局亦將動用超過2.5億元繼續舉辦及協助推廣大型旅遊盛事,向旅發局額外撥款約2億元,讓其加大力度爭取更多不同規模及類型的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惟三項均成效不彰,且其中除首次舉辦的「香港流行文化節」外,「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均是舉行過的活動,而巴塞爾藝術展則是藝術盛事基金支持的項目。

因此,建議將這等撥款獨立設立為一個5億元的「注目巡禮基金」,用以支持一些較為“吸引眼球”的活動來港舉行,支持模式更不拘形式,如國際巨星來港演出可支持場地至團隊交通和住宿等。 借助國際活動的名氣為香港添磚加瓦,進一步提升香港吸引國際和國内的高消費旅客。

2.3 撥2億元設國際旅客消費券配對基金

建議改變派發消費券的模式,撥款2億元與商界合作設立一個配對基金,用以向持護照從機場入境之旅客每人派發HK$1000元消費券,鼓勵遊客在港消費。分發可採先到先得或按月分發一定數量,派完即止。使用模式透過二維碼發放,設定使用限額隨意使用,商戶配對額用完即止。

消費配對基金向全港消費行業開放申請,應對申請企業設立上限和預留若干比例予中小企業,讓所有具備電子支付的企業有均等參與機會。

假設配對比例為1:1,即有總值4億元的消費券,便可向40萬遊客派發。數量雖然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遊客消費。

2.4 繼續透過機管局減免飛機升降費用

全球航空客運運力現時大概恢復到疫情前7-8成,導致機票價格仍然高企,遊客出門也較過往審慎。而香港機場的使用率也只達疫情前3成,隨著香港機場的三跑道系統下的所有工程將於2024年 完成,香港國際機場的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為支持本港航空交通的復蘇,以及為三跑的全面投入使用作準備,建議政府繼續透過機管局減免部份飛機升降的費用,鼓勵航空交通儘快恢復或作為誘因鼓勵新航線開立,同時也有助旅遊業的復蘇。

叁. 為民創益

3.1 繼續寬減部分政府收費

去年財政預算案延長豁免或寬減現行34類政府收費為期12個月,雖然財政司司長已經表示會檢討來年的各類收費,但實際上本港的經濟表現未如理想,陸續有“捱得過”疫情的企業近期相繼結業,反映經營者仍然面對許多困難。

建議政府繼續寬減部分關係到民生的政府收費,諸如漁農業、零售及飲食、旅遊及娛樂業相關的牌照費用,讓這等仍然未能恢復的行業繼續休養生息一年。

3.2 寬減2023/24兩季差餉

香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統計數字顯示去年第三季末住宅按揭貸款負資產大幅上升,按季升2.3倍達1.11萬宗;而二手樓交投更是跌至20多年來的最低紀錄。數字反映現時的供樓一族的壓力較大,加上經濟仍然在復常過程,中產階層需要更大的支持。

因此,建議政府在來年繼續寬減差餉兩季或分四個季度寬減,以減輕中產的壓力。

3.3 就精神健康支援增撥資源

今年以來,自殺個案可以說是無日無之,尤其學童輕生情況日趨嚴重。雖然數字顯示精神科門診輪候時間平穩,但相當部分精神病患者不願意到公立醫院求診。

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提升精神健康服務,包括對學校社工增加專業精神健康培訓,對有精神服務需要的人士發放一定金額,類似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醫療服務券,可以當作醫療券使用接受私人精神科服務。

3.4 增撥資源支援老弱社群及照顧者

隨著人口老化,老弱社群及照顧著的需要不斷增加。較早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已經表示會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恆常化和擴大規模,但擴大的步伐卻遠遠落後於需要。

建議加快遞增服務券的規模,由現時每年8000張,在明年提早增加至12000張;並進一步將服務券的使用範圍擴大至可以購買樂齡科技產品,和可以福利可攜跨境使用,讓長者得到更合宜的照顧。

肆.開源節流

4.1 擴大政府債券發放規模

現時特區政府的負債約為4.5%,在國際上屬於極低的水平,政府完全有能力擴大發債的基礎。而且,政府債券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投資市場風險增加而利率趨穩定的環境下,政府債券能為市民提供穩定的回報,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市民的消費力。

政府在去年降低銀色債券的認購年齡至60歲,市場反應極佳,反映銀髮族群對有穩定回報的投資工具的需求大。另方面,50+族群的對退休後的保障愈來愈重視。因此,建議政府擴大發債的時候,增加銀色債券的比例,和為50+族群設計長綫高息投資工具。

4.2  擴大人民幣發債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繼國家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之後,陸續有内地省市,包括海南省和深圳市陸續在香港發行地方債券,反映香港債券市場成熟具有吸引力。金融管理局數字顯示,去年頭8個月内地在香港發行的各項債券超過3千億人民幣。

隨著内地資本帳逐步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逐漸加快,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本地債券市場的管理和交易制度,吸引國家和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協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強化香港作爲亞洲債券中心以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

4.3強化政府物業租賃及商業用途部

政府產業署轄下有租賃及商業用途部,負責政府物業可供商業經營部分,為政府開源。惟有關部門的經營未見積極,政府物業外牆雖說可供供商業廣告用途,但卻鮮見有廣告。因此,建議政府加強有關部門的運作和設立KPI,推動政府物業外牆的商業廣告用途,及一些政府物業的大堂,也可開放作展覽用途,充分利用有關物業為政府開源。

4.4為長者交通津貼設定資助上限

為長者提供$2乘搭公共交通的優惠本意是鼓勵長者出行,惟發現有一日使用逾十次現象;去年為樂悠卡持有人也提供優惠之後,政府在有關的補貼大幅飆升,也出現濫用現象。雖然現時已實施抽查制度,但效果不顯。

建議為有關津貼設定上限,例如每月資助上限額$400,已經可以乘搭200次公共交通,平均每日已經可以乘搭6次以上,足夠長者每日出門之用。此舉雖然未必能節省大量政府開支,但亦可封無休止飆升之門,也可減低濫用帶來的開支。

4.5 嚴控對「假難民」的資助

目前本港有近1.5萬名免遣返聲請者,政府於2023/24年度預算花費14億港元照顧這等免遣返聲請者,比上個財年大增3成。而香港對有關人士的“照顧”,也吸引周邊國家的同類人士偷渡來港。為免這等人士成爲香港的“包袱”,政府必須嚴控免遣返聲請者的界定與安排,一旦界定為“假難民”應即時遣返原居地、取消對免遣返聲請者的所有援助包括法律援助、觸犯法律者遞解出境及嚴控免遣返聲請者的津貼資助等,為特區政府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結語:

2023/24年度香港經濟復蘇未達預期,而2024年更面對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軍事局勢緊張、利率維持高企、全球搶人才和疫後物價飆升等衝擊,在這「内憂外患」的大環境下,特區政府必須審慎理財,量入爲出的同時,必須全面提升競爭力以應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帶來的挑戰。

幸好香港背靠祖國,而國家的經濟發展雖然同樣面對衆多挑戰,但在龐大的内部市場和不斷朝現代化深化,預期今年經濟繼續跑贏大環境。香港只要用好本身優勢,提升競爭力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度過短期的困難後必然能再次發力,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