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媒體資訊檢討香港創新能力_紫荊論壇
媒體資訊
返回
檢討香港創新能力_紫荊論壇
01.11.2013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九月出席博鰲青年論壇時主動提及,香港的創新競爭力不足,提醒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要謀劃長遠,更加重視對創新競爭力的研究和投入,避免讓創新持續成為香港競爭力的短板。

 

正如張曉明引述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所指,香港的競爭力在全球148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七,但創新競爭力只排名23,需要加強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國社科院在今年五月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香港的綜合城市競爭力依然位列榜首,但同時也指,香港競爭優勢增速放緩,主要是因為產業單一,土地供應不足,創新科技方面轉型沒有明顯突破等。各地的競爭力報告均指出,本地在創新能力方面,有落後的趨勢,且直接影響本地的競爭力,這些警號是不容忽視的。

 

創新能力,不應單純是指科技發展方面。事實上,創新、創意,是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我的觀察而言,本地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受幾方面的制約。

 

第一,空間資源的不足。最近有報道指,台灣高雄正打造的亞洲新灣區,當中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將於2016年落成。他們正擔心的是「人才荒,節目荒,觀眾荒」,但我們擔心的卻是「場地荒」。

 

過去一年,我分別會見了不少藝團和藝術界的朋友,「無場地」是我們必定觸及的話題。表演場地不足、排練場地不足、展覽場地不足,令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創新一直受到制肘。電影院數量也不斷萎縮,不少戲院結業轉為商場商舖,電影欠缺放映的渠道;而商舖租金的飆升,令書店、畫廊、文化特色商店等的空間受擠壓,經營者一是被迫結業,一是轉移到更高的樓層或是不起眼的角落,這些租金較低的地方,此外,租金高昂也成為創業者的一個重要關卡,讓新晉難以創業。2010年推出的活化工廈政策,原本希望釋放更多空間,支援新興產業的發展。但有關政策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工廈變得有市有價,對一班早已進駐工廈的藝團和藝術家造成的財政壓力,一個又一個早已形的藝術社群面臨被扼殺。這些都是過去土地政策向地產業傾斜所造成的後遺症。

 

雖然,本地其中一項重要的文化基建——西九文化區已開始動工,待落成後相信能紓緩部份場地不足的問題。但我們要明白,第一,西九不是完全解決場地問題的辦法,第二,西九仍需一段時間才能逐步落成。那麼,其餘的場地需要如何滿足呢?因此,未來在土地規劃上,包括目前的工廈政策,必須作出調整,讓本地的創意產業,有空間發揮他們的創新意念。

 

第二,產業的傾斜。目前,香港的經濟過度依賴金融、地產業,產業結構單一。雖然,發展新興產業,幾乎是每年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都會提及的。上任特首曾蔭權更提出六大優勢產業,當中包括文化創意產業。但在推動新興產業的工作上,不可以說政府沒有採取措施,例如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就推出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等等。但整體而言,政府依然侷限於「積極不干預」的教條,擔心對個別產業的政策傾斜會影響既有程序和政策的公平性,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點到即止,令我們的業界,難以與其他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或地區競爭。

 

在香港資訊開放的獨特的文化背景下,我們香港創意產業的創新能力是不差的,最近就有報道本地創作的卡通片,成功打入內地及台灣市場,並打算進軍全球60多個國家,成績斐然。特區政府對於本地動漫業,不是沒有支援,例如今年已落成的動漫基地,就是政府所推動的。但是我們的動漫基地,以及推動產業的力度,與內地相比,可以說是差天共地。電影業也一樣,無論是施政報告提出的「首部劇情片計劃」,或是最近CEPA補充協議十支援電影業的措施,都可見到特區政府的努力。但長遠如何推動本地電影業發展,如何支持香港成為電影製作中心,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全面的產業政策配合。


第三,法規的落後。創意和創新能力,必須有完善的法例去推動、去保護,才能讓人才和業界樂意投入。我們的法例曾處於先進之列,但現今卻日益落後。就以版權條例為例,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互聯網日益發展,世界各地的版權條例都因此而不斷更新,加強在互聯網的世界內知識產權的保障。然而,香港的版權條例,已近7年沒有進行修訂。在欠缺完善法例保障的情況下,本地創意產業,不斷受到侵權的問題困擾,產業的良性互動也受到窒礙。


去年提出的修訂條例草案,因種種原因最終沒有提交立法會二讀通過,確實讓本地業界有所失望。最近政府就版權制度下處理戲仿的問題進行諮詢,冀就過去豁免戲仿、諷刺等衍生創作的爭議凝聚共識。我也希望政府最終能在維護創作自由及保障知識產權中取得平衡,制訂完善方案,以進一步推動我們創意產業的發展。


另一點我覺得要留意的是,內地市場開放對本地創意產業的影響。不能否認,內地市場龐大,其開放對本地創意產業帶來不少發展機遇。但凡事都有兩面,正因內地的市場的機遇處處,只要能迎合市場的需要,就可以找到機會發展。在這種競爭不激烈的情況下,業界需要發揮創意,扭轉去開拓新的市場的機會很才少,以電影業為例,合拍片多傾向以武俠、動作的大型製作為主,而事實上這些電影在內地也有相當不錯的票房,這種趨勢下,電影界投放在其他題材的資源便相對較少,這種自我侷限,長遠有損我們的創意、創新能力。因此,面對內地市場開放,我們怎樣適應、怎樣磨合、怎樣從中找到一條有利本地創意發揮的路,是仍需一點時間,也是考我們的智慧的。


綜觀各地的經濟發展,愈來愈重視創新能力。我們香港的創新能力並非不濟,只是過去政府一直輕視行業,沒有投入適當的資源,而未能充份發揮。特區政府未來的工作,必須擔當積極主動的角色,去拆牆鬆綁,為本地的人才創造空間,推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