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立法會事務2017年施政報告辯論(二)
立法會事務
返回
2017年施政報告辯論(二)
10.11.2017
主席,倘若我們想要打造一個宜居城市,除須關注環境、治安、交通等問題外,也須提升我們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我想就文化、藝術和體育等方面表達意見。

主席,自從西九和啟德這兩大文化和體育項目落實後,我相信已在一定程度上紓緩了我們在硬件方面的需要,故今後應以如何提升軟件為重點。在發展本地文化藝術的工作方面,為讓本地藝術家能有更多發展機會,施政報告提出在未來數年增加資助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到內地和海外演出及舉辦展覽。事實上,到外地演出或舉辦展覽,藝術家和藝團須投入的人力物力相當多,部分藝術家和藝團往往因無法承擔而無奈地婉拒外地的邀請,錯失了推廣藝團和香港藝術文化的機會。

政府今次的建議,無疑是回應了業界的訴求。我建議政府在加強財政支援的同時,也參考駐京辦的安排,在合適的駐內地辦及駐外辦設立文化專員一職,藉此加強在內地及外地推廣本地文化藝術,特別是把握"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加強本地藝術界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為本地藝術界爭取更多演出和展覽機會,藉此推廣本地文化和軟實力。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在未來 6 年,每年撥款 3,600 萬元為作延續藝術行政人員培訓工作之用,我表示歡迎。隨着本地文化藝術的發展,特別是西九文化區陸續啟用,我們對藝術行政人才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培育更多熟悉本地文化藝術,並了解國內外文化市場的行政人才,亦有助減少我們對外地人才的依賴。未來藝術行政人才的培訓,亦必須能照顧基層、中層和高層的需要,以配合合適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同時,政府亦必須訂定措施,改善藝術行政人員的薪酬待遇,以協助藝團挽留人才。

當然,不單藝術行政人才,藝術界多個類別的人才也面對薪酬偏低的問題,政府應要關注和實施改善措施,包括就聘請行政人員為中小藝團提供支援,以及考慮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甄選本地藝術團體作為合作夥伴或贊助舉辦文化藝術節目時,把有關團體是否給予藝術工作者合理薪酬待遇列作考慮因素之一,並提高相關的資助,以提升藝術工作者的薪酬。

至於體育發展方面,過去數年,政府無論在體育硬件或軟件方面的承擔均有所增加,包括落實啟德體育園區的建築工程、注資10億元予精英運動員作為基本發展等。今屆政府延續了過去的一些措施,例如落實"香港殘疾人士體育發展"顧問研究的建議,包括為殘疾運動項目引入全職運動員制度及精英資助制度的先導計劃,以及協助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成為獲資助機構並提供資助,這些均是回應體育界多年訴求的舉措。

此外,政府亦提出撥款1億3,000萬元開展一個5年發展計劃,向未來的亞運會 8 個隊際球類項目的相關總會提供額外資源,協助這些項目循序漸進提升成績,增加日後成為精英項目的機會。誠然,在目前精英運動資助制度下,精英運動獲得資助與否,與相關運動項目在國際比賽中的成績掛鈎。由於資源不足,非精英項目在教練、設施和訓練場地等方面均受一定限制,若要在國際賽事中取得佳績,倍加困難,想要取得資助的話更為困難。此外,隊際項目講求團體合作,不像個人項目般,可單單依賴個別運動員取得佳績而成為精英資助的項目。再者,參與隊際項目的運動員較多,所需資源亦較龐大,這也是隊際項目較少成為精英項目的原因。

對於政府能意識到制度的不足,參考體育界和我過往的建議,另覓資源支持非精英隊際項目的發展,我固然非常支持。不過,我更樂見政府對其他非精英項目的支援亦應有所增加,包括考慮擴大資助範圍,為有潛質的項目提供若干年的額外資助,讓他們也有機會嘗試爭取條件,發展成為精英項目,從而擴大精英項目的覆蓋面。

當然,為使本地體育有良好和持續的發展,我希望政府能盡快回應我在上屆立法會提出有關評估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等政策的成效,以及要求制訂長遠體育政策的議案,以盡快啟動檢討本地體育政策的工作,讓政策能回應體育發展的趨勢,配合現時運動員和公眾的需要,並推動體育產業在本地的發展,為本地體育的發展開拓更多資源。

關於我在早前的發言中所提及為文化藝術和體育發展開拓空間的措施,包括預留工廈空間予業界發展及開放學校的時間和設施等,均希望政府能認真加大力度,予以落實。

接下來我想說說創意產業。特首表示政府有決心大力發展傳統產業以外的新興產業,尤其確認創意產業為具優勢和潛力的產業,我十分支持。施政報告尤其關注設計業,在增撥資源的同時,更推行多項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設計之都的地位,這些均值得支持。可是,我亦希望政府能同時把關注和資源投放於其他創意產業上。例如電影業方面,政府提出檢討電影發展基金的運作,我作為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希望政府在檢討過程中,能多點聽取業界的意見。又如出版業,施政報告對出版業的關注確實較過去有所增加,亦回應了業界對推動閱讀文化及加強支援開拓內地市場的訴求。然而,施政報告並沒有就特首在政綱中提出研究於公共圖書館推行授借權的建議作任何表述,令業界稍感失望。我期望政府能與業界保持溝通和合作,並於下年度的施政報告中,為本地作家和出版社帶來好消息。

除了上述行業外,對於創意產業內的其他行業,施政報告也未有給予特別關注。例如音樂行業,本地流行音樂在以往曾經叱吒整個亞洲,但近年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本地音樂界一直獨力應付。電視業亦面對同樣的問題,雖然本地電視台製作的港式電視劇,不論在本港或內地仍有不錯的收視和口碑,但政府對於本地電視業界的支援,卻少之又少,在扶助本地獨立製作公司發展及打入內地市場的工作方面,我相信政府可做得更多。

至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面,過去數屆政府也曾給予關注和支持。由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本港GDP在這方面的經濟價值增加了1個百分點,但鄰近地區在創意產業上的增長,又或是當地政府的投入,卻遠高於香港。假如政府決心發展本港的創意產業,便必須跳出以往的框框,更積極參與和投入發展的過程,為創意產業制訂長遠發展規劃,而非依靠一些零散措施。行業發展良好,才有助提升香港整體社會的魅力。

施政報告提到創意產業和知識產權密不可分,這項認知是正確的。然而,觀乎特首在行政長官答問會上的答覆,今屆政府似乎無意再啟動《版權條例》的修訂工作,這未免令人失望。我希望政府不要因為兩次修訂受挫便裹足不前。現階段業界已採取積極的應對態度,研究了一系列自保、自救措施,包括為壓縮侵權網站的收入來源推出了 "侵權網站資料庫 ",以及研究設立網絡授權平台,以回應網民需要。上述措施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希望政府今後可以給予足夠關注和支援,令相關措施取得成效。

主席,為把握內地發展機遇,2013 年中央政府提出"一帶一路"發展策略。今年施政報告亦提出要加強"一帶一路"辦公室的人手,提升本港的參與程度。"一帶一路"除了是作為經濟互補的策略外,也以達致民心相通為目的。事實上,香港擁有獨特的文化背景,與亞太地區及印度洋沿岸的華人和非華人社會有較多交流及歷史淵源,也有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少數族裔現於香港定居。特區政府可多些提倡少數族裔文化活動,舉辦各地區或國家文化節,讓本地居民更了解
不同地方的語言和文化,同時促進不同文化族群的融和,達致民心互通的目的。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另一個香港必須掌握的發展機遇。自國務院在2017年3月提出研究和制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內地各相關政府均已摩拳擦掌,積極為大灣區做好準備,香港自然也不能落後於人,錯失這個發展良機。事實上,在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後,穿梭粵港澳的交通時間將大大縮短,但要促進三地之間的交流合作及優勢互補,或是一如施政報告所述,要爭取港人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營商、生活及養老提供更多便利也好,我們在文化、藝術、體育和創意產業的發展上,仍具相當大的開拓空間,但需在出入境安排、資歷互認和稅務安排等方面作出協調和配合,才可以取得最大效益。

主席,我謹此陳辭。